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x1988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在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后进入放缓阶段,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增长率只有7.4%。我国经济将进入到增长速度放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三驾马车”中投资与出口的拉动力将逐渐减小,消费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力量。对于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很多文章进行了研究。一种观点认为,消费率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越大,即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线性的,并通过计量方法分析消费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或者消费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中一个因素研究其影响系数来研究经济增长。但目前学术界出现一种不同的观点,认为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虽然基本是正向的,但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即消费率在一定范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最好,而超过这一范围,效率就会下降。这类研究还较少,而且研究者多数是在分析经济增长模型过程中分析出消费率的拐点。受到他们研究的启发,本文为最大限度减少主观误判,放松了严格的线性限制,引入门限模型方法。本文基于中国27个省份1978-2013年36年的面板数据,使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了中国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测度了最终消费率的拐点数值。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单一门限效果,最终消费率门限值为59.85%,门限值两边影响系数分别为正相关、负相关。也就是说我国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倒V型关系,当最终消费率小于59.85%时,GDP随着消费的上升而增长,当最终消费率大于59.85%时,GDP随着消费的上升而减少。而通过与中国的最终消费率现状比较可得知,我国的最终消费率水平偏低,还有10%左右的上升空间。因此,我国需要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提升消费的战略地位,实行积极的消费政策,提高我国的消费率,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
其他文献
本课题旨在开发铜期货期权交易品种,并研究相应的铜期货期权与铜期货并行交易机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推动铜期货期权的上市,并为铜期货期权与铜期货并行交易下的交易体系、风险管理
近年来,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日趋活跃,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价值上,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企业并购行为十分普遍的情况下,企业价值评估对于企业管理者、所有者正确分析自身企业和相关
1995年世界贸易机构(WTO)正式成立之后,世界贸易被纳入一个法规、规范的框架之下,未加入WTO的国家就遇到了需要分别与WTO的成员国进行贸易谈判的不利之处。中国为了避免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