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囊尾蚴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其病原是复杂的真核生物,有猪带绦虫、六钩蚴、囊尾蚴等多个发育阶段,在人与猪之间循环感染寄生发育。目前国内外已在病原和宿主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猪囊尾蚴入侵与免疫、免疫与免疫逃避以及免疫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明确了虫体的组成成分与结构形态以及发育形式与病原入侵和免疫的关系,为免疫预防控制,特别是分子免疫预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完全控制和消灭该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试验一 采用SephadexG-200层析技术纯化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囊液粗抗原,共获得两种(CF1、CF2)层析抗原。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定抗原的最适包被浓度以及抗体的最适稀释倍数,各阶段最适反应条件,结果证明CF1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稳定性好、重复性强的特点,可以作为免疫诊断囊尾蚴病猪的IgG,并在原有的ELISA诊断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实验室条件下检测猪囊尾蚴的各项指标,使其检测结果更加敏感、特异,同时为猪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借鉴和参考。 试验二 目的:探讨仔猪人工感染猪囊尾蚴后不同时间间隔外周血中血清抗体的消长规律。方法:将10头试验猪随机分为两组,即攻虫组和对照组,每组5头,间接ELISA法检测攻虫后5天、10天、15天、20天、25天、30天、35天、40天、50天、60天、70天、80天试验猪外周血血清中的抗体。结果:仔猪人工感染猪囊尾蚴后,最早血清抗体ELISA检测呈可疑状态(即OD 0.35,低于临界值0.36)是在感染后第10天(1/5);15天时,有2头猪血清抗体ELISA检测呈阳性(2/5);20天时,5头猪血清抗体ELISA检测结果均呈阳性。4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随着感染日龄的增加,抗体水平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呈波动性曲线变化。 试验三 目的:探讨仔猪人工感染猪囊尾蚴后外周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将10头仔猪随机分为两组,即攻虫组和对照组,每组5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攻虫后10天、20天、30天、40天、70天试验猪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中CD3+T细胞百分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感染初期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且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CD8+T细胞;感染中期CD8+T细胞百分比有所增加,但仍以CD4+T细胞百分比占优势;感染后期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都有所恢复。仔猪人工感染囊尾蚴后,感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