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法临床应用现状及其规律的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sc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论述巨刺法研究的两个部分。第一个部份是针对历代临床应用发展,运用文献研读方式,对巨刺法的历史应用理论进行探索。其次,为了对巨刺法有系统性及全面性的了解,运用计算机对巨刺法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并找出其临床运用的特性及运用规律,以提供后继研究者参考。  方法:  通过对相关巨刺法医藉的研读及总结,探讨巨刺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运用情况;同时以国内关于运用巨刺法治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将纳入的文献按纳入标准分类整理,设计资料提取表,对纳入文献中巨刺法治疗的病症和使用的取穴方式进行提取,将相关资料输入Excel电子表格保存,依据所治病症、选穴方式加以分类、归纳、整理,进行相关数据处理,通过建立图表方式分析,总结巨刺法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其运用规律。  结果:  1.巨刺法的使用最早记录见于《黄帝内经》,自两汉至明清相关针灸医籍大多收录《灵枢·官针》的内容,鲜见进一步的阐释和医案记录。  2.本课题纳入关于巨刺法的文献共310篇,所涉及病症约27个。文献显示巨刺法广泛运用于骨伤科病症和内科病症的治疗。  3.现代医家对此进行更深入、系统研究的报道则是在90年代开始丰富起来。从古到今应用巨刺疗法治疗的疾病中出现概率最高的疾病分别为:中风偏瘫、肩周炎、面瘫、面肌痉挛、踝关节扭伤。  结论:  1.巨刺法源远流长,从可考的古籍来看起源于《内经》,传承于晋唐至明清之间,广泛应用于当代。千百年来,多为沿袭,少有阐发。  2.巨刺法在临床主要用于中风偏瘫、肩周炎、面瘫、面肌痉挛、踝关节扭伤的治疗。这些病症的共同特点为:  (1)病机:邪气侵犯或慢性劳损致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  (2)病位:均在经脉上,而非络脉。  (3)临床表现:病在一侧而波及影响到另一侧,导致出现病症,并有脉象的改变;或邪气首先侵害一侧肢体,但该侧肢体无明显症状,其症状主要发生在其对侧肢体上的疼痛或功能障碍。  (4)病情病程:以慢性病症为主,病程反复缠绵,病情相对较重;  3.巨刺法取穴多以病变肢体对侧的阳经为主来进行治疗,其中阳明经为选取频次最高的经脉。重视经络相互交会的理论,加强整体的气血循环,去瘀生新,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达到治疗目的,体现了“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治疗规律。达到机体的自身调整、完善、修复的目的。取穴多取躯干和四肢的经穴。针具可选用毫针或长(长而粗)针。
其他文献
为贯彻“互联网+”和“创新创业”的国家战略,顺应供给侧改革趋势,全面展现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子商务生态的创新与发展。近日,以“构建电商新生态”为主题的“2016科迈购商城战
望着家门口那一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红旗下欢呼的三个孩子,他笑了--为自己一个多月来所奔走的结果--家乡这个穷山村终于有了第一所学校.尽管这时候它只是一所仅有四个人的
一、课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我听了几位同仁的授课,他们都能依据新的教改理念,创设了许多教与学的情境。诸如:多媒体图片展示、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让学生编排小品等。从教学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学好
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时,普遍存在这样的感受:历史学科好学、易懂,但历史知识点太多而且复杂,不易掌握,运用起来总是不能得心应手。的确,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历史学科的知识点
一、教学中“度”的运用具体体现1.课始应具备“高效度”。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帮学生复习好与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里所复习
学位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从司马迁的生死观到张穆然的笑对死亡;从蒙田的《热爱生命》到张晓风的《敬畏生命》;从保尔的名言到史铁生的死亡感悟;从裴多菲的生命名诗到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古往今来,多少名家留下了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对生命的探索是永恒的话题,感悟生命有助于认识生命,认识人生,珍爱人生;感悟生命有利于提升生
期刊
目的:研究影响细辛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即配伍、剂量、剂型、用法等,总结细辛毒副作用的控制方法,阐明细辛常用配伍结构的配伍机理。 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据,收集含细辛的方剂914首。用Excel建立数据表,利用Excel中的筛选工具,采用归类统计的方法,总结控制细辛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 结果:与细辛配伍使用前6位的药类依次为解表药、补虚药、温里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