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经历快速发展之后,出现经济增长停顿,导致发展不平衡,各种市场扭曲引起的资源错配程度加重,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并且产业转移与资源禀赋及迁移不匹配等一系列比较棘手的问题。在短期内,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率是不太乐观的,而通过合理地产业转移可以改善资源配置,进而减少资源错配程度,这样既可以缓解一系列的资源错配问题,又可以解决产业转移不匹配问题。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对国内外关于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导致生产率减少、与产业发展关系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及梳理,然后针对产业转移和资源配置的相关概念、动因及相关理论,还有产业转移对资源错配影响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为后面章节估算资源错配程度的模型推理与应用做理论基础。分析发现需要对Hsieh和Klenow、陈永伟和胡伟明及谢呈阳等关于存在价格扭曲的资源错配程度进行模型推广,考虑空间地区差异,推导出资本和劳动资源错配程度的测算公式,并进而推导出对应行业的实际产出与有效产业之比及产出缺口,从模型理论上分析并研究由此导致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逐一对我国2001-2007年制造业的8个子行业各地区进行实证回归研究,估计对应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扭曲系数及产出比值与缺口,测算出我国各个行业各个地区这几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错配及经济效率损失,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发展潜力比较大。然后对我国2007年各个省份的子行业关于资源错配程度与产业转移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过度的政府参与会得到负面的影响;然后又从资源配置效率与产业转移等影响因素方面做实证回归分析,来验证资源错配与产业转移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证明可以通过有效的产业转移减少资源错配程度。最后,提出目前我国存在的资源错配及产业转移不匹配等问题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即减少政府的过度参与,进行合理的产业转移政策,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其他相关政府建议。本文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如下:(1)相对最优的资源配置来讲,在大部分行业中,我国东部地区资本要素的资源配置普遍是相对不足的,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过剩的现象;劳动配置在东部地区是相对合理的,在中西部地区劳动错配比较严重。(2)在不改变技术创新且不增加资本和劳动投入,通过纠正各个行业内各个地区之间的资本和劳动错配,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通过与当地资源相互配套,与当地产业相互融合,进行合理性产业转移,减少由资本市场扭曲和劳动市场扭曲引起的资源错配,进而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但是过度的政府参与,可能会增加资源错配程度,并减少资源配置效率。所以,政府应该进行合理规划,然后制定相应的政策,然后进行引导性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4)目前,政府引导东部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的“推力”和“拉力”都不太充足,所以很难充分利用后发地区的资本和劳动,而东部地区又存在劳动力比较紧缺的局面,存在严重的资本和劳动的价格扭曲,进而对提高资本和劳动配置效率不佳。因此,目前应该努力寻找创造产业转出地的“推力”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拉力”,这样才能扭转严重的资源错配程度,并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