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凡综合征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变的分期治疗结果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zon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分期手术治疗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效果并分析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13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其中114例患者行149次手术,我们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分为5类:(1)主动脉根部扩张(2)主动脉夹层(3)胸主/腹主动脉瘤(4)广泛胸腹主动脉病变(5)心脏病变。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心脏彩超+胸腹主动脉血管成像明确病理类型及病变范围,并根据相应手术指征进行手术。结果:我们共对114例病人进行149次手术,主动脉根部扩张61例,主动脉夹层64例,胸主/腹主动脉瘤10例,广泛胸腹主动脉病变8例,心脏病变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心力衰竭2例),移植物感染所致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支架远端内漏1例。其中147次为分期手术,2次为再手术。分期手术中一期手术114次,二期手术29次,三期手术4次。分期的外科手术包括主动脉根部替换58例,主动脉根部替换+二尖瓣置换8例,主动脉根部置换+冠脉搭桥术4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房缺修补1例,根部置换+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23例,根部置换+全弓置换+胸降主动脉置换术1例,根部置换+全弓置换1例,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1例,胸降主动脉置换3例,胸腹主动脉修复术22例,全弓置换+全胸腹主动脉置换1例,杂交手术4例,腔内修复术15例,心脏移植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再手术2例,1例为升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封堵术,1例为腔内修复术。手术死亡6例(4.0%),其中2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11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脑卒中;2例短暂性轻瘫,出院时好转;4例深部伤口感染,4例出现肾功能不全,无截瘫患者。10年累积生存率为91.2%。结论:我们分期对马凡综合征患者心血管病变进行治疗,早期及远期效果良好,但手术间期仍需密切关注患者心血管变化,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远期生存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在择校时的青睐,受此影响国内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就业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如何推进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工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随着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量的不断加大,低效率的传统人工处理信息的手段与当下的庞大数据量形成了严重的矛盾。因此在学院内建立起一个科学化、信息化的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的
学位
学位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十分复杂,是多种慢性肝损伤共有的病理改变,也是是绝大多数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中国的慢性肝损伤患者人数众多,如不及时干预,可进展成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其终末期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是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纤毛存在于真核细胞表面。最近有研究提出纤毛的缺失与肝纤维化相关,而纤毛内转运(IFT)是纤毛生成及维持正常功能的关
众所周知,荧光探针因其高的时空分辨率、优异的灵敏度、快速的分析能力以及在生物样品中的无损成像能力等优点而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本文中我们构建了三种新型荧光探针,延长了固态荧光团2-(2-羟基苯基)-4(3H)-喹唑啉酮(HPQ)的波长,实现了对一氧化碳(CO)、半胱氨酸(Cys)这两类物质的定量检测,并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生物样品中进行原位荧光成像。1.我们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新型固态荧光团HPQ的
学位
学位
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设备由于具有可以个性化定制复杂异形构件的优势,在进行复杂异形构件设计阶段可以大大减少零件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设备以租赁的形式被使用已经提上日程,为了满足设备所有者和设备租用者实时查看众多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设备制造过程状态的需求,研究了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监测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微铸锻铣复合增材制造监测系统,包括感知层、边缘层和云平台层,
为了方便人们进行线上的办理业务,企业管理越来越现代化、信息化,更多的应用系统部署到企业的应用服务器群中。由于这些Web应用多数都采用不同的用户模型和安全策略,所以每个应用系统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登陆系统。这样不仅增加了开发人员的负担、在维护和管理上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给用户也会带来不好的体验感。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造就了单点登录的诞生。单点登录很好地解决了相关问题,成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