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GDP总量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过往以增加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如何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及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是当今中国破解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理想选择。发展绿色经济就是将环境要素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增长。本文旨在对绿色经济效率进行评价,找出绿色经济的影响因素,并给出提升绿色经济效率政策建议。基于此,以全国为研究对象并细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将能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纳入绿色经济效率评价体系。依托2004—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找出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在理论基础及指标选取中融入了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及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因素分析中将产业结构细分为高级化与合理化并分别与环境规制进行交互,分析得出环境规制间接效应,有助于了解全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为各地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现实基础与参考依据。根据研究得出结论:12年来全国绿色经济效率以年均2.8%速度稳步提升,其中中部地区提升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提升缓慢。在提升绿色经济效率过程中应该注重经济发展;加强教育领域资金投入同时合理匹配人力资源与社会需求,破除人力资本的制约;各地区政府应因地制宜确定环境规制方式及强度,在发挥环境规制效力时不应忽略其间接效应;最后政府应降低银行绿色贷款风险权重打破金融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