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州市1984年对水氟含量进行普查,结果显示,除蕉岭县未发现饮用水氟含量超标外,其它7个县(市、区)的30个镇,57个村,53812人饮用水氟含量超过1mg/L,氟斑牙患病率达56.99%。20年来,氟病区的群众纷纷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水降氟。本文首次通过对梅州市氟病区饮用水氟含量、当地出生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以及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进行调查,深入了解改水降氟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并对现有预防措施进行评价。 本次主要调查氟病区饮用水氟含量;调查氟病区1-6年级当地出生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调查病区改水工程运行情况。通过调查得出了梅州市改水氟病区饮用水水源氟含量;分析了梅州市氟病区改水前后小学生氟斑牙患病率情况;梅州市氟病区改水前后病区数量变化情况;梅州市氟病区改水工程运行状况与氟斑牙患病率的关系,显示了改水的效果。对现行预防措施(改水降氟方法)进行了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氟病区氟斑牙患病率28.43%,比改水前的56.99%有显著下降;饮用水氟含量合格率达83.33%;改水工程正常运行率68.42%(39/57);病区数量由57个减少到29个,患病人数由53812人减少到25112人。调查还发现,丰顺县汤坑病区饮水氟含量并不高,但由于蔬菜及其他农作物使用高氟水源灌溉,致使食物氟含量较高,氟斑牙患病率较高。 从调查结果看,改水降氟效果显著,但部分病区改水工作只注重水源,而忽视供水管理和日常维护,致使改水工程受损,加上水源不足等因素,病区群众交替使用高氟水源作饮用水,造成该地群众仍未解除地氟病危害。建议对新建自来水厂,要慎选水源;要合理利用改水经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加强和完善改水降氟工程的管理;要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要加强监测,建立市、县级地氟病病情监测点,连续观察病情的变动、水氟的变化,特别是防氟措施的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