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规模日益扩大。为增加经济收入,外出务工父母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忽视了对留守子女的关爱,没有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但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家庭关爱缺失会极大地影响其成长与发展。为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政府、社区、学校等主动参与构建关爱体系,积极开展关爱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受各行动主体自身条件的限制,关爱成效未能达到预期,这就需要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参与。本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简要阐述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界定了核心概念,对相关学术研究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包括二、三两章,基于“受益——能力原则”,对政府、社区、学校等主体的关爱行动进行分析。进而结合第三部门理论,阐述青年志愿者组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关爱形式。第三部分包括四、五、六三章,首先,介绍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梳理关爱留守儿童相关的国家政策。其次,从关爱形式及活动、关爱频率及时长、关爱行动的资源保障、其他主体支持等方面对青年志愿者组织关爱现状加以介绍,并剖析其关爱行动的成效,揭示存在的问题。最后,围绕青年志愿者组织内部管理、外部支持、其他主体协作、组织定位、培训等方面展开,为改善青年志愿者组织关爱行动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