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以湖南长沙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更有效地构建旅游地的旅游形象是众多学者研究探讨的问题。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构建牵涉很多方面,其中方言资源对旅游地文化形象的影响及方言资源应用尚未引起研究者重视。本文尝试在旅游的大背景下,从方言应用的角度探讨旅游地文化形象,对填补此一空白点做一定的努力。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国内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游客与本地人的视角,以湖南长沙的方言与其旅游文化形象的关联为考察个案,立足于长沙方言的应用现状,探讨方言与旅游地文化形象的关系,并运用文化语言学、全球本土化的有关理论,论证方言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而得出结论:方言是构成旅游地文化形象的重要因素,在旅游地文化形象构建中确有必要性,方言资源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重要旅游资源。最后,对如何利用各种渠道对方言资源进行运用以提升旅游地文化形象提出建议并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是主要概念、相关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个案研究分析。首先在了解长沙方言研究与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的感知;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旅游文化形象的感知;长沙市民和长沙外地游客对长沙方言与长沙旅游文化形象关系的认知和态度。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并提出了尚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然而能源日益紧缺及能源大量消耗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阻碍。在此情况下,能源效率越来越受到国际社
相信同学们一定看过英国神探福尔摩斯的故事,对他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思维和高超的破案技艺,甚至于翩翩的风度,都会赞叹不已。
作为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的老师,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应该怎么做呢?
农村小额信贷政策是我国支持“三农”的重要农村金融政策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小额信贷的一系列实践,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和扶贫机制双重功能相结合的国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