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外交实践与“和谐世界”理念的形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世界”理念表达了中国政府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下对未来国际秩序的看法,也是新中国以来和平外交思想的延续,继承和发展,一脉相承。它和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实践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同时也体现了对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借鉴,吸取了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的合理内核,对推动中国外交的实践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当代中国政府在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等几个主要外交层面的实践来分析及论述“和谐世界”理念思想形成及发展的过程,通过对中国当代外交政策实践的研究,从中寻找和谐世界理念提出的依据和线索。 应该说“和谐世界”理念尚不是成熟的理论体系,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种观念、看法和主张,有待于在对外政策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充实及成熟,成为具有普世意义的理论,真正为国际社会认同和接受,因而对中国外交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是兼顾理想主义的长远目标和现实主义利益考量的外交战略思想体系。
其他文献
托克维尔最早慧眼独具,看出了现代性借助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身以狂风暴雨之势登场,指出了现代性的症结性问题--“整全意义上的民主”的问题。西方社会后来的发展验证了他指出的
在南亚次大陆政治舞台上,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关系的基本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南亚大陆整体的政治安全环境。然而自1947年巴印分治以来,巴印两国不仅在立国理念上存在着严重的差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关系着社会主义的稳定以及社会和谐的发展,是国家惠民政策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政策的实施已成为体现教育公正公平、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
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源远流长,双边不仅有着陆地连接还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就有了交往,虽然在冷战时期由于受冷战思维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双边处于冷漠和对抗的状态,但是冷战结束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