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徽州祭祖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41次 | 上传用户:z11272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宗法制度发生了巨大变革,宗族管理者开始加强宗族的组织和建设。尤其是明代的礼制改革后,这种变革更加迅速,宗族的组织化过程也更加完善,并且一直延续到清代。这种制度性变革给徽州的宗族组织和宗族活动带来巨大变化,突出表现在祖先祭祀的礼仪和实际活动中。在本课题研究中,作者以徽州祭祖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关注传统徽州社会的经济、文化、信仰和乡土社会的诸多内容。本文由引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包括撰写论文的缘起、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价值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正文部分由六章构成。第一章是梳理徽州祭祖活动的演变历程。宋元时期开始的以墓祭为主,墓祠与社祠相结合。明朝大规模的祠祭活动则逐渐代替了依附于社祭的墓祭,祠祭成为徽州各大宗族的主要祭拜活动内容。徽州的祖先祭祀在清代康乾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然而清朝后期的兵燹给徽州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徽州祭祖活动一度衰落下去。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逐步恢复,清代徽州的祭祖活动再次复兴。第二章是分析了清代徽州祭祖的物质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祭祀财产的来源、流失以及管理和保护。清代徽州的祖先祭祀中,祭祀财产相当丰富,并且非常稳定。通过徽州宗族组织者的诸多努力,保护了处于流失过程中的祭祀财产,为徽州的祖先祭祀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作者以所搜集到的徽州祭祖文书为基础,按照祭祀的性质,将清代徽州的祭祖活动分成三类。祠祭是指在祠堂内由宗族组织的大规模的祭祖活动。墓祭是指在坟墓前由宗族组织的小规模的祭祖活动。会祭是以资金筹集的方式,以房派内某公为祭祀对象而组织的新型祭祖活动,更多的反映了徽州日常乡土生活的互助互惠。这三种方式都各有行程安排和仪式规定,也有着各自的功能和作用。第四章则是从上述的论述中概括清代徽州祭祖活动的时代特征。其一是统宗祭祖活动的加强,它反映了一种同族意识,即对本宗族或集团的忠诚和情感上强烈的认同感。其次是祭祖制度规约化的强化。清代徽州主要以规约的方式来统合宗族力量,这些祭祖规约对于族人有着一定的威慑力,也反映了宗族内部凝聚族人的主要方式。最后是祭祖民俗的乡土化。它侧重于乡村的娱乐活动和节日的时节习俗,同时也反映了民间信仰的多重渗透。第五章是从徽州内部的多种社会观念来看祖先祭祀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首先是在祖先祭祀对血脉承继的影响。其次是祖先祭祀与徽州地区风水崇拜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是在多种观念影响下的祖先的神化。通过上述三种不同社会观念可看出祖先崇拜已经深刻地进入了人们的社会思维中。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清代徽州祭祖活动的思想总结。通过对清代徽州祖先祭祀的文本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其是一种伦理道德基础上的功利追求,也是徽州地区地方精英们所追求的儒学理想世界的重要内容。
其他文献
《再生缘》是清代女作家陈端生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弹词作品,作品中塑造了孟丽君等多位女性形象,在她们的身上体现出了很多与传统观念不同的女性意识。为反抗压迫而易装的孟丽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肩负着西北边陲“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一个特殊组织,自成立至今,在其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为区域的稳定与和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电子产品一直在朝着体积小型化、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由此带来了电子元件的发热功率越来越高。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但实际上,任何两种材料的
国家“十一五”期末要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 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总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50%以上。山西煤炭的“兼并重组”就是为了响应这一目标而产生的。可以说煤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它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致影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及认知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保持一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最终源泉,自主创新和国际技术扩散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两条主要途径。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技术
该文介绍变形监测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影响人防工程安全稳定的因素。给出了人防工程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重点对沉降监测中的成果整理、变形分析和预测预报方法进行
私人档案与公共档案相对应,是私有企业、家族(家庭)、各种团体(或小群体)以及个人在私务活动中产生的或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并积累的归私人所有的历史记录,其中对国家和社会具有
宪政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它承认人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化,主张兼容并蓄。而宽容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它凝结着人类祖先世代相继的生活智识和政治艺术,它经过
在当代二胡发展中,秦派二胡是一支以地方性音乐风格为标志的二胡流派,作为继承者,金伟先生的演奏、创作以及研究对秦派二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以浓郁的陕西地方音乐风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