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微污染原水的再生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寻求一种运行稳定、处理成本低、操作技能要求简单的微污染原水再生利用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初选试验所用混凝剂,再进行混凝剂投加量及絮凝时间对涡流澄清工艺和生物曝气预处理+涡流澄清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效果的影响试验,以确定涡流澄清工艺与生物曝气预处理+涡流澄清工艺运行时的最佳工况及相关设计运行参数。试验的结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研究了PAC、FeCl3的混凝效果,初选的混凝剂为PAC,其相应的最佳投药量为30mg/L。(2)采用涡流澄清工艺处理孔目湖微污染原水,絮凝时间为6.8min(流量为10m3/h)时,PAC投药量从15mg/L逐步增大至40mg/L,进水浊度、氨氮、总磷、UV254和CODCr分别为20NTU、6.5mg/L、0.3mg/L、0.072cm-1、56mg/L左右,PAC投加量为30mg/L时,涡流澄清池的处理效果最好,出水浊度、CODCr、UV254、氨氮和总磷最低,分别为1.043NTU、9.84mg/L、0.0298cm-1、3.99mg/L、0.0432mg/L。(3)采用涡流澄清工艺处理孔目湖微污染原水,PAC投药量为30mg/L时,絮凝时间6.8min(流量10m3/h),对原水浊度、氨氮、总磷、UV254和CODC r的去除率分别为94.2%、22.9%、84.8%、45.2%和78.5%,此时各指标的去除率最高。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使用涡流澄清池处理孔目湖微污染原水时,在最佳投药量下,对浊度、总磷、UV254和CODCr的去除率都较好,出水水质也可以达到预期要求,但对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较低,只有22.9%。因此,需要在涡流澄清池之前加生物曝气预处理工艺。(4)生物曝气预处理+涡流澄清池处理孔目湖原水,絮凝时间6.8min(流量10m3/h),PAC投药量从25mg/L逐渐增加到50mg/L,进水浊度、氨氮、总磷、UV254和CODCr分别为17NTU、9.5mg/L、2.1mg/L、0.25cm-1、65.6mg/L左右,PAC投药量为40mg/L时,出水浊度、UV254、CODCr、氨氮和总磷最低,分别为0.856NTU、0.0661cm-1、9.84mg/L、1.92mg/L、0.328mg/L。(5)生物曝气预处理+涡流澄清池处理孔目湖原水,生物曝气预处理池的曝气量从0.376m3/min逐渐增大到0.448m3/min,水力停留时间从2.0h变化至1.1h,PAC投加量为40mg/L时,絮凝时间从11.32min逐渐缩短到6.17min(流量从6m3/h逐渐增大到11m3/h),对原水浊度、氨氮、总磷、UV254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94.8%、80.8%、84.9%、75.3%和84.2%,此时各指标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且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要求。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生物曝气预处理+涡流澄清池可以提高孔目湖微污染原水中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且出水水质能够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要求,因此生物曝气预处理+涡流澄清工艺处理孔目湖微污染原水在技术上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