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薄膜原子层沉积制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场效应晶体管向纳米级尺度发展,传统热氧化的Si O2栅介质层由于厚度限制导致器件漏电流较大的问题凸显,急需开发性能优异的高介电薄膜材料。本论文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氧化铝薄膜材料,并通过构建Al2O3/HfO2/Al2O3纳米堆叠结构改善其介电性能,为高介电材料性能提高及器件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了Al2O3薄膜,探究沉积温度和三甲基铝(TMA)脉冲时间等工艺参数、薄膜厚度及退火温度等条件对Al2O3薄膜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XRD、XPS、AFM、LCR电桥等测试方法对薄膜的结构和电学性能进行表征,确定当工艺参数为沉积温度225℃、TMA脉冲时间0.3 s、循环周期300 cycle时沉积的薄膜介电性能最好。退火温度对Al2O3薄膜介电性能影响较大,当退火温度为500℃时,介电常数为8.15,漏电流最小,在3 V电压下漏电流为6.12×10-8 A/cm2。在Al2O3薄膜的基础上,制备了Al2O3/HfO2/Al2O3纳米堆叠结构的复合膜层,探究叠层结构薄膜表面形貌、组成和环次比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纳米堆叠结构可提高薄膜的介电性能,确定Al2O3/Hf O2/Al2O3最佳比例为1:2:1。与Al2O3薄膜相比,介电常数由8.15提升至10.28,同时对漏电流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在3 V电压下,漏电流由6.12×10-8 A/cm2降低至2.37×10-8 A/cm2。介电性能的提高归因于氧化铪薄膜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在相同条件下,纳米堆叠结构的薄膜具有更高的等效氧化层厚度,有利于减小漏电流,从而提高薄膜的介电性能。将Al2O3/Hf O2/Al2O3循环比为1:2:1的薄膜作为介电层应用到以Zn O为有源层的晶体管中,结果显示该纳米堆叠结构的介电层在晶体管中能起到良好的调控效果,电流开关比为106,关态电流为10-11 A,器件功耗较低,明显提高器件性能。
其他文献
毛泽东十分重视文艺的民族化.他不仅从社会功能角度强调了文艺民族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还为文艺怎样实现民族化指明了道路,这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
本文结合智能仪器仪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项目组对μC/OS2Ⅱ嵌入式系统的研究成果,提出一种基于μC/OS2Ⅱ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概念。将常规智能仪表的数据测量、数据分析、数据存储等基本功能以模块的形式抽象出来。在模块设计中从硬件接口的标准化和软件的模块化两方面来满足对系统功能的可配置性要求。
<正>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血钙增高,可出现全身、泌尿系或骨骼的症状。骨骼的变化主要是脱钙、骨质吸收、骨质疏松或囊性变。骨质吸收后代之以成纤维组织,常被称为成纤维性骨炎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单单停留在生产技术、设备水平和产品等硬实力方面,企业软实力的发展也不断得到各类企业的重视。企业要想在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