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模型及综合评价——以苏州市为例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量控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科学合理的把总量污染负荷分配到各个区域或排污单位,合理分配排放指标是实施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交易的重要基础,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二氧化硫总量指标并优化分配模型,对总量控制区域进行综合性评价,使得区域满足国家空气环境质量管理和大气污染控制的需要,对总量控制制度在我国的贯彻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本论文首先考虑环境和经济等综合因素建立二氧化硫总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系数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针对这两种赋权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新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由于某些评价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评价指标反应的信息会有重叠,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选取数目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综合评价因子确定每个区域污染物分配的权重,将区域二氧化硫总量指标分配到到各地区。本文还运用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定量评价污染物总量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同时将绿色贡献系数作为判断不公平因子的依据。通过分析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探究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替轨迹,定性说明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趋势。并以苏州市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污染物分配模型综合考虑到区域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多种因素,将总量分配方案定量化,提出新的分配思路简单实用,对模型分配结果进行公平性分析,发现按照模型分配结果,SO2总量分配排放量的公平性较好,经济发展与SO2分配排放量具有较好的协调性。但该模型的分配结果偏向于工业集中的地区,对工业过于集中的地区分配总量偏大,实际应用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其他文献
本文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学为基础,对CT图像处理理论及三维重建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CT图像处理及三维数据文件(STL)重构系统,利用快速成型技
本文以广州市城市排水监测站的“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项目”为依托,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先进
期刊
本文对纳米SiC-Ni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及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实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实验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其目的是使纳米SiC颗粒在瓦特镀液中得到较
Cf/Al复合材料因其具有高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导电、导热和低的热膨胀系数等特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拓展,面临着更为苛刻的使用条件,为使
疫情发生后,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成为最为急需的紧缺品.能源国家队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潜力,改变排产计划,努力保障口罩等抗“疫”必需品原材料、成品的生产供应.民营企业也
期刊
疫情发生后,捐款捐物源源不断地到达湖北及其他有需求的地方.能源国家队在保障供能、生产抗疫急需品材料、成品的同时积极捐款、捐物.比如,国家能源集团截止2月4日捐赠资金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