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式广播算法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wol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它的效率直接决定了许多高层应用和协议(如路由发现协议)的性能。根据所要广播的消息个数不同,可以将广播问题划分为单消息广播和多消息广播。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无线通信往往受到干扰的影响,因此干扰建模对设计高效的网络协议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物理干扰模型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物理干扰模型中,干扰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并具有全局累加性特征,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际情况。现实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往往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因而设计高效的分布式广播算法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以往同步通讯模型下的分布式确定性单消息广播算法为了从逻辑上将整个网络进行网格划分,需要每个节点知道自己的坐标信息。这将产生如下两个问题,第一,算法执行的正确性和精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中节点位置的定位精度;第二,为部分或全部节点配备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设备将会带来高成本和高能耗。此外,以往异步通讯模型下的分布式多消息广播算法采用的是基于图的干扰模型而不是更加符合实际的物理干扰模型。鉴于以上原因,本文研究基于物理干扰模型的无坐标依赖的分布式广播算法的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在同步通讯模型下,设计了两个基于标准物理干扰模型的分布式确定性单消息广播算法。第一个广播算法(the Time Efficient Global Broadcast,TEGB)首先从每一层节点中选取一个极大独立集,接着将该极大独立集划分为若干子集以实现广播消息最大程度的并发传输。理论分析表明,TEGB的时间复杂度为O(Dlogn),这里n表示节点总数,D为网络的直径。与Jurdzinski等人所提出的算法DetGenBroadcast相比,TEGB在时间性能上改进了一个对数因子。为了减少广播消息的冗余传播,提出了第二个广播算法(the Tree-Based Global Broadcast,TBGB)。算法TBGB可以构造网络的单向生成树,在该生成树中,只有非叶子节点需要转发广播消息。与TEGB相比,TBGB可以大大降低广播消息的冗余传播。理论分析表明,TBGB的时间复杂度为O(DΔlogn),这里Δ为最大节点度。仿真结果验证了以上的理论分析。(2)在异步通讯模型下,设计了基于扩展物理干扰模型的分布式多消息广播算法(the Distributed Asynchronous Multiple-message Broadcast,DAMB)。基于一个预先定义的传输骨干结构,算法DAMB可以在OckDn-+?+))]1(2([logτ时间内解决多消息广播问题,这里D表示网络中汇聚(sink)节点的离心率,k表示广播消息的个数,τ表示消息在信道中的传播时延,c是一个常数。当k=n时,算法DAMB的容量下界为??))8/1((Wc,这里W表示无线信道的带宽。注意,DAMB是扩展物理干扰模型下第一个分布式异步多消息广播算法。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选题来源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山区信息化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论文以宁夏彭阳县小流域为研究区域,设计并实现了基于GIS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辅助信息系统
选播是IPv6中新定义的一种标准通信模式,它能使得用户通过一个选播地址就可以访问到该地址所标识的一组服务器中对用户来说是“最优”的一个。选播通信可以有效地改善网络流
本课题的背景是为吸尘机器人自动导航系统找出一个快速准确的稠密匹配算法,所以本文围绕着稠密匹配实现的相关步骤,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系统的研究了稠密匹配的
基于案例的推理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种推理技术,克服了传统专家系统出现的知识获取瓶颈等问题,能够从新案例中获取知识,反映专家的思维过程,与医学诊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案
奇异值分解(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是一种正交变换,它可以将矩阵对角化。其优势在于奇异值具有相对稳定性。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将这一数学理论应用到数字水印中,并取得
本文由方法和实现两个不同角度给出了一套由全网网络数据源环境中抽取平行句对的方法。从句对挖掘算法角度上,将全网网络数据源分为对照网页和平行网页两种形式进行了网页中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别是 adhoc网络的应用在过去的十年逐渐变得非常重要,这导致几个问题需要从实用的角度被重新审视,比如可靠性和可用性。而且,由于实际部署环境对网络稳定性和
智能手机将成为人们最理想的移动通讯终端[1],而智能手机开发方法的好坏将是智能手机在手机市场所占比例高低的决定因素。作为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具有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普遍存
计算机图形技术和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对自然界中植物仿真的研究。虚拟植物涉及到植物学、数学、图形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是一个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领域。准确的说虚
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共享模式的发展历程,分析从面向文件共享,面向数据库共享的模式思路,发展了以在线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地理信息共享新模式。分析了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的目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