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GA1通过miR-221/TP53INP1/p-ERK1/2轴调控膀胱癌自噬和侵袭及迁移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膀胱癌是国人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中排名第9位,在发达国家中,是男性第4常见的癌症类型。近年来,膀胱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是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尽管大部分初诊患者表现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治疗后其预后较好且94%的患者能够生存大于5年,但其复发率高达50-70%,而且30%患者会进展为高级别高分期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50%。尽管近年来,针对膀胱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但是膀胱癌患者的死亡率一直没有改善。究其原因,可能与膀胱癌缺乏特异的治疗靶点有关。自噬是一种细胞成分(细胞内蛋白质或细胞器)的自我降解的动态过程,对于应激条件下的维持细胞生存状态起着重要作用。该过程的失调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有关。自噬既可以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称为保护性自噬),自噬的过度激活可能导致自噬性细胞死亡(又称细胞毒性自噬)。对癌细胞进行重编程使其发生毒性自噬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在目前看来是治疗肿瘤的一种可行的策略。MiRNAs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焦亡、铁死亡、侵袭、转移、耐药、免疫逃逸及肿瘤干细胞干性等生物学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221,作为一个癌基因,在多数常见上皮性肿瘤细胞均表达上调,包括乳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乳头状甲状腺癌,胰腺癌、肝细胞癌和肾癌等,也包括膀胱癌。然而miR-221在膀胱癌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miR-221是否参与调节自噬然后改变膀胱肿瘤的凋亡抗性、侵袭能力进而影响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也暂无研究报道。且在膀胱癌中miR-221的表达受到哪些基因的调节目前也不得而知。多研究表明HMGA1在多种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HMGA1可以通过以下机制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抑制p53基因的促凋亡作用,促进干细胞及炎症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miRNAs及细胞周期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然而,HMGA1在膀胱癌中的作用目前是未知的。有文献报道,miR-221在宫颈癌中受到转录因子HMGA1的调控。此外,在多种癌细胞中,HMGA1可调节自噬促进肿瘤的进展。本课题我们将探究HMGA1和miR-221对膀胱癌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以及自噬在HMGA1和miR-221影响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中的作用,并阐明HMGA1和miR-221之间的调控关系及两者调控膀胱癌细胞自噬的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1、通过qRT-PCR检测膀胱癌细胞及永生化膀胱正常上皮细胞中miR-221的表达水平,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miR-221表达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还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透射电镜、噬检测试剂盒(Cyto-ID Autophagy detection kit)及细胞免疫化学LC3染色等方法检测敲低miR-221之后膀胱癌细胞自噬体的变化。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划痕试验验证敲低miR-221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回复实验验证TP53INP1在敲低miR-221引起的膀胱癌细胞自噬及随之发生的侵袭迁移能力改变中的作用。另外通过裸鼠成瘤实验验证敲低miR-221对膀胱癌的体内增殖的影响。2、利用ERK1/2抑制剂U0126及RNA干扰的方法进行回复实验,验证ERK1/2信号通路及自噬在miR-221介导的膀胱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改变中的作用。3、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TCGA数据库膀胱癌中miR-221的表达水平与HMGA1的相关性以及HMGA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并使用RNA干扰的方法敲低HMGA1之后并利用qRT-PCR检测干扰HMGA1之后miR-221的表达水平。另外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GA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4、通过CCK8试验检测敲低HMGA1后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自噬检测试剂盒及细胞免疫化学LC3染色等方法检测敲低HMGA1之后膀胱癌细胞自噬水平的变化。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划痕试验验证敲低HMGA1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5、通过回复实验验证miR-221在敲低HMGA1引起的膀胱癌细胞自噬及侵袭迁移能力改变中的作用。实验结果:1、抑制miR-221可升高TP53INP1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发生并抑制膀胱癌的侵袭和迁移我们检测了常见膀胱癌细胞中的miR-221的表达,并发现在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细胞系5637细胞中,miR-22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SV-HUC-1;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细胞系中,miR-221表达高于SV-HUC-1或与其表达水平接近。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miR-221表达与膀胱癌预后的关系,结果提示miR-221表达较高的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抑制miR-221后可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发生。通过我们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我们发现TP53INP1可以作为miR-221的靶基因。另外通过进一步的回复实验发现敲低miR-221引起的膀胱癌细胞自噬及随之发生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减弱依赖于TP53INP1/p-ERK1/2轴。另外通过裸鼠成瘤实验我们还发现敲低miR-221可以在体内抑制膀胱癌的增殖。2、MiR-221的促癌作用依赖于ERK1/2信号通路而抑制miR-221引起的膀胱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下降依赖于自噬通过表达miR-221可以促进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并且通过抑制TP53INP1激活ERK1/2信号通路。MiR-221的促癌作用依赖于ERK1/2信号通路。通路干扰ATG5来抑制自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敲低miR-221引起的膀胱癌细胞侵袭迁移减少。3、HMGA1与miR-221的表达正相关且在膀胱癌中高表达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发现TCGA数据库膀胱癌中miR-221的表达水平与HMGA1正相关,miR-221的表达水平与TP53INP1负相关,且HMGA1的表达与TP53INP1负相关。干扰HMGA1之后miR-221的表达水平也随之降低,而TP53INP1的m RNA水平则升高。另外TCGA数据库中HMGA1在膀胱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HMGA1表达较高的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我们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64例膀胱癌组织及其对应的48例癌旁组织中HMGA1的表达水平。结果提示HMGA1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4、敲低HMGA1可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发生并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且敲低HMGA1介导的这种效应依赖于自噬通过CCK-8细胞活性试验我们发现干扰HMGA1的表达后可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yto-ID自噬检测试剂盒及LC3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我们发现干扰HMGA1的表达可以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发生。此外,我们还发现干扰HMGA1的表达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的能力及侵袭和迁移能力。并且抑制HMGA1引起的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自噬。5、HMGA1沉默介导的自噬及其对膀胱癌细胞的影响依赖于miR-221/TP53INP1/p-ERK1/2轴MiR-221 mimi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HMGA1沉默引起的膀胱癌T24细胞克隆形成、侵袭和迁移减弱的作用及HMGA1沉默介导的自噬。敲低HMGA1可以抑制miR-221的表达并增加TP53INP1的表达。敲低HMGA1还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敲低HMGA1引起的对膀胱癌生物学功能抑制的这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自噬,并且miR-221可以部分抵消这种效应。此外,miR-221 mimic可部分抵消HMGA1沉默引起的自噬。且miR-221 mimic能在一定程度上rescue敲低HMGA1后引起的TP53INP1升高及p-ERK1/2的降低。结论:我们发现miR-221在大部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细胞中高表达,且高表达miR-221的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通过细胞学实验我们发现miR-221可以通过靶向TP53INP1促进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体内实验发现miR-221可以促进膀胱癌的增殖。敲低miR-221可以升高TP53INP1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发生并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另外,我们发现HMGA1与miR-221的表达正相关,干扰HMGA1的表达可以下调miR-221。HMGA1在膀胱癌及膀胱癌细胞系中高表达,高表达HMGA1的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通过体外实验我们发现干扰HMGA1可以抑制miR-221并升高TP53INP1诱导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发生并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HMGA1可以通miR-221/TP53INP1/p-ERK1/2轴调控膀胱癌的自噬及侵袭迁移,HMGA1及miR-221可以作为膀胱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其他文献
锂二次电池具有高容量、材料来源广、环境友好等优势,但是许多制约因素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传统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容量低而金属化合物虽然具有高理论容量但是它的导电性差,循环过程中体积膨胀,锂离子固相扩散慢都不能被忽略。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Li PSs)的溶解和穿梭效应会带来严重的容量损失。异质结构材料的出现为缓解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它综合了各组分材料的优点,具有单一材料无法具备的协
热辐射是物体由于热涨落和量子涨落而发射电磁波的过程。在远场区域,辐射热传输主要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模式来实现的,然而随着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减小,传播模式的贡献会越来越弱,而倏逝波的贡献逐渐增加。在近场区域(两物体间的距离小于热波长时),物体之间的热辐射主要靠电磁波的的倏逝模式来传输的,它们之间的辐射功率远大于普朗克定律所给出的黑体辐射极限。特别是当材料可以支持表面等离激元、表面声子极化子等一些表面模式
稀土元素作为增强相,在镁基复合材料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碳纳米材料的被发现,碳纳米管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优越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逐渐用于作为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本文首先采用铸造法制备了稀土Pr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并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热挤压及T6热处理,分析探讨了稀土Pr及T6热处理对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和热挤压工艺
核素铀是发展核能的关键资源,海水中铀的储备量总计约有45亿吨,是陆地上已探明的铀矿石储量的大约1000倍。随着陆地铀矿石储量的日益匮乏,从天然海水中选择性富集铀是解决铀资源短缺最切实可行、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目前,从海水中富集铀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吸附法、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分离法、生物处理法等。其中吸附法是最可靠、最常用的方法。但是,从天然海水中富集铀非常困难。天然海水中铀浓度极低(约3.3
表面等离子激元具有亚波长空间属性,它能够突破衍射极限,可以作为连接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桥梁。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光材料支持的磁表面等离子激元(SMPs)具有非互易传播的特性,在合理的设计下能够实现电磁波的定向传播。传统的基于金属的SMPs面临磁光效应很弱、材料损耗较大、对磁铁的需求不利于集成化、与传统波导耦合效率低等问题,阻碍了其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理论研究了新型磁光材料中SMP
Heusler合金功能特性丰富,其中磁致形状记忆效应因应变幅度大、响应频率高和能量密度高的特点而广受关注。一些具有磁致形状记忆效应的Heusler合金还兼具半金属性、巨磁阻和巨磁热效应等多功能特性,广泛应用于传感器、驱动器、磁制冷和数据存储等领域。本论文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Mg-Y-Z(Y=Sc,Ti,V,Z=Al,Ga,In)合金存在马氏体相变的可能、相变过程中磁
微生物污染被认为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食品在生产、包装及运输过程中,容易感染此菌,该菌属是国际上公认的食品卫生监测指示菌。有些致病菌株(如大肠杆菌O157:H7)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导致死亡。研究如何有效控制大肠杆菌对食品的污染以及建立快速灵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的反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小球藻具有生长速度快、营养成分丰富等优点,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微藻,在保健食品、生物能源、饲料等行业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由于小球藻细胞的尺寸很小,且密度与水接近,导致收获非常困难。传统的收获方法存在局限,如化学絮凝方法会对藻细胞产生污染,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而离心法等因为成本太高,缺乏大规模应用的基础。本文面向食品生产的小球藻收获方法,主要研究了电解气浮和真菌联合收获两种工艺收获小球藻,探讨
尘埃等离子体也称为复杂等离子体,是等离子体物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尘埃粒子的引入,尘埃等离子体与经典等离子体在集体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本论文围绕着尘埃等离子体中集体行为展开研究,其中包括线性波(尘埃晶格波)以及非线性结构(尘埃等离子体鞘层结构及尘埃声孤波)。基于牛顿运动方程和流体理论,研究了一维尘埃环、二元尘埃链、二维六角尘埃晶格中的尘埃格波及尘埃等离子体的鞘层结构和尘埃声孤波。研究给出了尘埃格波
本文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博弈或游戏这样的概念(无论是否包含意向性)在理解生物或前生物的竞争中是否有必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演化博弈论(EGT),着重阐明效用选择(deliberation over utilities)的概念是如何被差异性适应(differential fitness)的概念所替代(实现了从经济学中的(理性)博弈论到生物学中的(演化)博弈论转换的关键步骤)。接下来介绍生态学/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