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纤维内液滴形态调控与电动释放机制及实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xuan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平台被广泛用于结构精巧以及组分多样性的微纳米材料合成,其中利用结合有液滴生成与纤维纺丝过程的液滴微流控技术制备液滴填充型多腔室纤维是近些年生命科学和材料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这类多腔室纤维凭借其独特的表面形貌、多层次结构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用于环境保护、生物医学和多功能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一方面,基于外部纤维基质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可视化特点,通过操纵纤维来灵活调控内部液滴的形态为近些年非球形微粒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现有研究大都局限于光固化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纤维内相互独立的液滴腔室避免了内部封装物之间发生交叉污染,为多种功能性物质如细胞、蛋白质和药物等共封装提供了可靠的微环境,但是以多腔室纤维为载体实现内部多种封装物可控释放的研究鲜有报道。针对液滴填充型纤维在非球形微粒合成和多种物质共封装与可控释放方面存在的局限,本文开展如下研究:从同轴流法液滴生成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并得出了液滴尺寸与两相流体流量比之间的关系。基于相场法建立了液滴生成数值仿真模型,并分析了界面张力和内外相流体流速对液滴直径和生成频率的影响规律,为后续多腔室纤维的形态调控提供支撑。接着建立了受限液滴变形的仿真模型,分析了纤维内液滴的受力和变形行为。进一步基于Maxwell-Wagner界面极化理论并结合数值仿真对交流电场中双乳液滴的介电响应特性以及电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液滴壳厚、电场频率和介质溶液电导率对液滴释放的影响规律,为纤维内双乳液滴的电控释放行为奠定理论基础。从形状可控的非球形微粒制备以及拓展其取材范围的角度出发,搭建了一套适用于热固化和光固化材料的非球形微粒连续制备的毛细管微流控芯片系统。以油滴填充型微纤维为对象,实验研究了不同流动条件下纤维内受限油滴的形态与尺寸变化规律。进一步以纤维内变形油滴为模板,利用光或热聚合作用固化得到包括球形、鸭梨形、沙锤形和棒状四种不同形态的非球形微粒。通过对比分析载有催化剂的同体积多孔球形和棒状微粒对于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验证了大比表面积的非球形微粒具有强化污水处理的潜在价值。鉴于实际应用中对于长度高度可控的微米级水凝胶纤维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电控定长度裁剪海藻酸钙水凝胶纤维的新方法。利用玻璃毛细管微流控芯片制备了双乳液滴周期性填充的微纤维,并对液滴壳厚、液滴直径以及纤维节长度和直径进行了灵活调控。此外利用外加交流电场操控微纤维内双乳液滴破裂以实现水凝胶微纤维在液滴结点处断裂,得到了长度高度可控的磁性和非磁性纤维段。最后在外部磁场作用下实现了水凝胶纤维段的定轨迹运动和三维组装,验证了其用作微米马达和支架模块的可行性。从纤维内受限双乳液滴在电场作用下的时间相关性破裂行为出发,详细研究了电压、频率、电导率和油相粘度等因素对液滴发生破裂所需电场作用时间的影响。利用设计的集成有两个液滴生成单元和一个纤维纺丝单元的毛细管芯片制备了由两种双乳液滴填充的微纤维,同时对纤维内两种液滴的封装形式、壳厚以及封装密度进行了可控调节。最后利用纤维内具有不同性质的液滴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破裂的时间差,以液滴对填充型纤维为对象研究了由壳厚和电导率控制的两种液滴内封装物的选择性释放。结合实验与仿真分析确定了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参数。
其他文献
利用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将太阳能转变为氢能是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石墨相氮化碳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具有二维的π共轭结构、合适的能带结构、可见光吸收和制备简单等优点,因此其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然而,由富氮前驱体直接焙烧制备的石墨相氮化碳存在着可见光吸收不足、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严重、电子导电性低和比表面积小等缺点。尤其是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复合导致了石墨相氮化碳在光催化反应中表
伴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用户正在从单纯的信息获取者转变为信息的生产者。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带有个人情感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中传播、发酵、聚集、碰撞,形成群体情感并反作用于现实社会。这就使得对社交媒体中的情感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和生成的文本情感计算研究正在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课题。现阶段面向社交媒体的情感分析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基于文本内容和用户特征建模的分析层面,相对缺乏结合外部知识和因果推理
生物数学是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学相关问题的交叉学科,借助数学模型可以深入了解复杂的生物系统的内在机理,还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生物系统的特性,从而为生物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预测。微分方程是数学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动力系统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本学位论文关注微分方程在生物数学中的应用,通过对生物系统进行相应的微分方程建模,对微分方程的定性分析全面和深入地展示生物系统的动力学性质。本文涉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新中国摆脱落后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工业强国迈进的起点。依托苏联的技术援助,以“156工程”为基石,中国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实际建成的150个重点项目中,56项分布在东北地区。由于东北三省鲜明的地理气候特征、发达的陆运网络、出色的近代工业基础以及特殊的历史沿革等一系列因素,使56个项目的立项选址与规划建设呈现出新旧交织的特色,同时依附铁路的连通纵
通过催化转化的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CO2)资源化利用,是解决CO2带来诸多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CO2与环氧化物耦合合成环状碳酸酯是100%原子经济型反应,且产物环状碳酸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备受关注。考虑到CO2分子的动力学惰性和热力学稳定性,需要开发高效的催化剂才能实现CO2的催化转化。离子液体具有可测蒸气压低、不易挥发、稳定性好、不易燃、溶解能力强等优点,当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时,能够展现出
‘凌丰红’是从欧亚种葡萄‘红地球’和山葡萄品种‘双优’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质抗寒酿酒、制汁葡萄新品种,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果穗圆锥形,松紧适中,平均穗重254.1 g。果粒圆形,平均粒重3.3 g,果皮蓝黑色,无涩味。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5%,无香味。果实含种子三四粒。
期刊
二维范德华层状材料具有亚纳米或纳米尺寸的厚度,超薄的厚度使得其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块体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在未来新一代电子器件,包括具有透明、柔性、可穿戴、低功耗、智能等特点的电子器件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而被科研人员广泛地关注和研究。硒化铟(InSe和In2Se3)属于III-VI族层状半导体材料,二维硒化铟具有低的电子有效质量和高的电子迁移率,较小的直接带隙和高的光吸收系数,在新一代光电子器
电容去离子(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作为一种新型的脱盐技术,因其能耗低、环境影响小以及操作简单而具有广阔的水处理应用前景。但是实际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环境,不仅包含CDI可以高效去除的无机离子,还存在可能造成CDI电极污染的有机物和结垢的无机离子。因此,本论文选取了天然有机物和铁离子研究CDI系统中的污染问题。论文考察了天然有机物(以腐殖酸和牛血清蛋白作为天然有机物代表
水分解制氢是获取氢气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成本低廉、性能卓越的催化剂。过渡金属化合物(例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磷化物等)由于相对较低的成本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催化水分解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镍元素作为贵金属铂的同族元素,在电子结构上与铂具有相似性,因此镍的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析氢活性。本论文旨在开发过渡金属镍基催化剂,通过
约束建模与估计是目标跟踪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基于机载/星载雷达的地面目标跟踪,江/河/港口舰船目标的监视与跟踪等军事/民用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道路、航线或航道等对目标运动构成的约束关系包含着关于目标状态的先验信息,在跟踪系统中描述和利用约束信息可显著提升跟踪精度。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空间约束即道路、航线等完整、确知的等式约束建模与估计上,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无法完全确定精确的等式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