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莎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习语的汉译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f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作品。这部作品与莎士比亚别的喜剧作品不一样,是一部充满活力的生活剧,绝大部分的语言都是散文体。也是因为这样,剧中包含着大量的习语。作为一名语言大师,莎士比亚对当时代的习语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体现出各种修辞特色。这对于译者在译文中传达源习语的修辞效果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由于莎剧作品既是文学巨作又是一门舞台艺术,译文应该尽量达成两个目的或功能:既能服务于广大文学读者,又能作为戏剧元素作用于舞台。因此,运用目的论来探讨该作品中习语的翻译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合适的切入点。目的论是由汉斯·费米尔(Hans Vermeer)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译者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目的论认为,为适应译文文本功能以及译文接受者的交际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将自己放在译文读者的位置上,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依据这一主张,诺德(Nord)在文本分析的模式上提出了两大类型的翻译策略:文献型翻译策略和工具型翻译策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本论文对《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习语翻译进行了描述性研究。作者对前人的习语翻译研究作了综述,考查了源文习语的修辞作用,并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对比分析了梁实秋、朱生豪和方平三种译本,试图从译文中习语修辞功能的再现为视角去探讨该剧习语的汉译。本研究发现,由于三位译者翻译莎剧的目的相差甚远,他们在翻译该剧本的习语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各有侧重。梁实秋翻译莎剧的目的是将一流的文学作品忠实地翻译给读者,所以他侧重使用文献型翻译。而朱生豪和方平的译文目标接受者主要是大众读者或观众,所以他们较偏向于使用工具型翻译策略。而且与朱生豪相比,方平更注重将莎剧翻译为适合舞台表演并供观众欣赏的戏剧作品,因而更重视再现戏剧对话中的幽默元素及戏剧语言中的听觉效果。本研究认为,好的莎剧译文应该是可读性与可演出性兼有,译者应尽量再现源习语的修辞功能。根据译者的翻译目的、习语在目标语文本中要实现的功能以及翻译策略本身的目的,译者可以从文献型翻译及工具型翻译中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其他文献
<正>由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主办的2018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发布会暨国际会展功能区(集聚区)高端论坛于2018年11月2日在成都天府新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隆重举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沃土。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繁荣是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
<正>2006年10月,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该指引为督促商业银行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提供了良好保障。2007年1
“图式”这一概念可追述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期。但这一时期的图式理论尚未形成体系,并且认为“图式”只是一种固定的模板。到了18世纪,康德则对“图式”概念从哲学意义上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不仅是影响民族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民族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部分
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方法,以耐20 g/L的苯乙酮毒性和酮基还原酶酶活作为筛选标记,对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lactis)进行选育,得到酮基还原酶酶活2.72 U/m
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学生对英语全面掌握的程度。因此,写作就成为了英语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然而,从我国英语四、六级水平考试的成绩来看,作文得分率一直排在
情感分析作为人机交互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大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可以通过许多身体特征对人的情感进行计算评估,如血压、心电、肌电、皮肤等,EEG(脑电波)是大
目的建立烫伤膜及烫伤油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18柱,流动相为甲醇-1%磷酸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大黄素在7.20 min出峰,烫伤膜、烫伤油的平均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