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中指出营卫统属于气的范畴,分属于阴阳,即卫气为阳,营气为阴。清·周学海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明确提出了“宗气者,营卫之所合,出于肺,积于气海,行于气脉之中,动而以息往来者也。”[1]营卫相合推动着气血的运行,构筑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而经络理论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在于经络与人的生命共存,不论人的生命伊始抑或人的健康寿夭均关乎经络。《内经》中多处论及营卫,均与脉及阴阳相关,从诸多方面笔者提出脉之“营阴阳”即“调和营卫”。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一、营卫二气与经络中的经气均由先天元气和后天水谷之气组成,且二者均经肺的敷布得以发挥作用;二、从经络的基本概念出发,论述经气的循行规律及特点,同时从《黄帝内经》的营卫理论中探索营卫二气的循行,论述营卫的循行规律及特点,论证营卫与经气在运行规律及特点中具有极大的相似;三、从营卫二气通过络脉相互贯通,其贯通之处就是针灸的腧穴所在论证临床中针刺理论的真谛:营卫交感是针刺取效的关键,营卫调和则是针刺治疗的最终目的,同时指出针灸临床中子午流注针法的纳子法、纳甲法、纳时法均源于营卫循行理论的拓展和运用。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理论中探讨了营卫二气与经络的关系,对营卫理论进行补充,并对经络理论的探讨提出一种新思路,但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仅限于理论方面的研究,提出应结合现代科学各个学科进行研究,使营卫与经络关系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使二者关系的理论得以阐发运用,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创造较多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