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P.Duwez等人采用熔体快速冷却法首先制得Au-Si非晶合金后,非晶态合金具有的独特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寻找非晶形成能力更强的合金成分系列,一直是许多科研者努力的方向。稀土基非晶合金自1989年问世以来,就以极强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独特的性能而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论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新型的Y-(Ce,Pr,Nd,Sc,Zr)-Al-Co系非晶合金,对这一体系的非晶形成能力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进而选取其中非晶形成能力最好的Y46Zr10Al24Co20和Y41Sc15Al24Co20合金,进行晶化动力学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稀土元素Ce,Pr和Nd分别替代Y56Al24Co20合金中的部分Y(5~20at.%)时,提高了Y基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随着添加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热力学参数亦随着变大,其过冷液相区间△Tx,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rg和参数γ最大值分别达到62K,0.688和0.417。运用热力学和熔体微观结构竞争的理论解释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电子结构不同于合金的主要组成元素,但原子半径相近的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2)Zr和Sc分别替代Y56Al24Co20合金中的部分Y(5~20at.%)时,提高了Y基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其中Y46Zr10Al24Co20的玻璃转变温度Tg,晶化开始温度Tx和熔点Tm分别为660K,724K和1026K,△Tx为64K,Trg为0.626,γ为0.422。Y41Sc15Al24Co20的Tg,Tx和Tx分别为643K,717K和967K,△Tx为74K,Trg为0.641,γ为0.436。可见在Y56Al24Co20非晶合金中用10(at.%)便宜的Zr替代Y41Sc15Al24Co20中的15(at.%)Sc可以达到基本相同的非晶形成能力,并从组元个数、原子半径、混合热和电负性的角度分析了其具有好的非晶形成能力的原因。(3)研究了Y56Al24Co20,Y46Zr10Al24Co20和Y41Sc15Al24Co20三种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在匀速升温晶化方式下,用Kissinger方法计算了Y56Al24Co20的玻璃转变、开始晶化和晶化峰表观激活能△Eg,△Ex和△Ep分别为390.15kJ/mol、257.02kJ/mol和267.28kJ/mol;Y46Zr10Al24Co20的分别为415.64kJ/mol、279.74kJ/mol和319.51kJ/mol;Y41Sc15Al24Co20的分别为474.17kJ/mol、307.12kJ/mol和291.48kJ/mol。用Ozawa法计算Y56Al24Co20的玻璃转变、开始晶化和晶化峰表观激活能分别为381.15kJ/mol、255.54kJ/mol和265.25kJ/mol;Y46Zr10Al24Co20的分别为405.42kJ/mol、277.44kJ/mol和315.28kJ/mol;Y41Sc15Al24Co20的分别为461.08kJ/mol、303.56kJ/mol和288.72kJ/mol。按两种方法计算获得的激活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别添加10(at.%)Zr和15(at.%)Sc可以提高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因此,在Y56Al24Co20非晶合金中用10(at.%)Zr替代Y41Sc15Al24Co20中的15(at.%)Sc可以达到和Y41Sc15Al24Co20基本相同的热稳定性。(4)实验结果表明:Y56Al24Co20,Y46Zr10Al24Co20和Y41Sc15Al24Co20非晶合金薄带试样,冷却速度越小,HV值越大;三种非晶合金均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显微硬度有所增加,并从自由体积角度加以分析。因而在Y56Al24Co20非晶合金中用10(at.%)的zr代替Y41Sc15Al24Co20中的15(at.%)Sc无论在淬态或退火态都可以达到更高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