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子恺,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童年时期的丰子恺受家庭音乐环境的熏陶,对音乐情有独钟,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素养。少年时期的丰子恺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被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录取,期间,遇到了影响他一生恩师李叔同,为其音乐教育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青年时期的丰子恺在结束了日本的求学生涯后,回国开始他的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作为学堂乐歌的奠基人之一,丰子恺一面教学,一面开始学校歌曲的创作和整理,先后出版了大量的歌曲集。直到抗战前夕,他的音乐书籍和作品,在当时出版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为推动中国近代学堂乐歌及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既是李叔同美育教育的践行者,也是中国近代学校美育教育的开拓者和发展者。在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中,他的美育教育观念就表现得非常鲜明。明确提出,人的一生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外,还有一种更重要的需求,那就是内心的修养,而这种内心修养,就是艺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所以他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提高技艺和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能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进而促进健全的人格。因此他说,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为此,他创立了“童心说”的音乐教育观,并围绕着这一学说开展了一系列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活动。比如,他将七声音阶编成一句诗,以此启发学生的记忆,这就是著名的“独揽梅花扫腊雪”re、mi、fa、sol、 la、si)。他还常常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的普及方面,他提出了“曲高合众”的音乐传播思想。其基本理念是,音乐不应是少数人的专利,应该让普通百姓都享有音乐教育的权利。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把“高雅音乐”诠释的通俗易懂,是其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让每一个人都在音乐的感情世界里生活的更加美好,更加愉快。丰子恺的音乐教育观不仅对二十世纪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具有启示作用,而且对新时期乃至今后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现实性不容忽视。教育部最新出台的《音乐新课标》(2011版)中的很多教育理念,都延续了众多前辈、先贤的教育思想,其中也包括丰子恺先生的音乐教育观。相信,丰子恺先生的音乐教育观,将被后人永远铭记,并不断焕发出更加丰富、灿烂的美育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