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价格低廉的制冷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业和盐化工企业中。近年来,氨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因其具有毒性、火灾爆炸危险性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徐州4家涉氨企业基本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并调查分析了企业员工与附近人员在氨气泄漏事故后的心理行为规律;计算机模拟研究了氨泄漏扩散浓度随时空的变化规律以及人员在常态和非常态下的疏散过程,并对氨气泄漏过程中人员疏散的危险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涉氨企业的现场调研,掌握了氨的危害性、涉氨工艺流程、危险存在环节等。调查发现各种输送管道的阀门、法兰以及储罐连接处等部位因腐蚀破坏,易发生泄漏;企业中氨的使用及贮存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找到氨泄漏事故的基本事件,绘制了液氨泄漏事故树,为企业预防氨泄漏提供帮助。通过组织现场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企业员工与附近人员在氨气泄漏事故后的心理行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员工的心理行为主要有5个影响因素,即员工工作年限、是否了解危化品的存储位置与事故风险、是否参加过疏散演习或安全教育培训、是否熟知疏散通道以及是否了解毒气泄漏逃生方向;附近人员的心理行为主要有6个影响因素,即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是否知道毒气存在泄漏的可能性、是否参加过疏散演习或安全教育培训以及是否了解逃生疏散方向。另外,调查得到了厂区内人员疏散的预动作时间在60s以内,附近人员疏散预动作时间为5min以内,调查得到的预动作时间将作为参数输入疏散模型中。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CFD大涡模拟技术研究了氨的泄漏扩散规律。模拟得到致死区、重伤区以及致伤区的扩散距离分别为355m、602m、1851m,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各区域整体危险时间分别为826s、1512s、4158s;采用Pathfinder三维动态仿真技术研究人员在常态和非常态下大规模区域疏散过程,结果表明:非常态下人员借助开阔的农田进行疏散,疏散路径得以优化,这使得疏散时间缩短了近11min,疏散效率提高了25%,Pathfinder模拟人员撤离致死区、重伤区以及致伤区的时间分别为355s、617s和1689s,并得到了不同危险区域报警时间的危险临界值,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