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任。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其教学实效性关乎能否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现阶段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并不理想。本文力求真实反映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现状,深入探索现存问题及产生原因,为提高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改善制约教学实效发挥的因素,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借鉴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提出了影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三点假设:教育者因素、受教育者因素、教育方法因素。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取得研究所需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地统计与分析,真实反映了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现存的三点问题:师生沟通交流方面的问题,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而根据对社会现实和相关研究成果的考察与分析,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三方面原因:社会环境影响的原因,高职院校办学方面的原因,以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原因。最后,验证了影响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三点假设。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关于提高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具体对策,包括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优化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与能力,以及改进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