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终点。早期患者可无自觉症状,最终发展为严重的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因此有必要对所有心血管病病人的心功能进行监测。这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将逆转心力衰竭的发生,延缓其发展。 随着超声仪器的改进及相应软件的研发,不断涌现的超声新技术为心功能的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工具。本研究应用左室声学造影、应变率成像、连续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方法对左室收缩功能进行评价及对比研究,旨在早期诊断心力衰竭,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功能。 射血分数(EF)是被普遍接受的反应左室收缩功能的超声指标,部分患者因不能获得清晰的基础影像而不能准确测量。本研究观察112例至少有一个以上节段心内膜显示不清的患者,经静脉注射国产声学造影剂(0.01mg/kg)后左室内膜边界识别效果和左室显影效果,测量造影剂应用前、后的左室EF,并对造影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左室声学造影前心内膜显影评分为(5.27±1.74),造影后为(11.44±0.88)。应用声学造影剂可以比谐波成像更准确的测量EF,清晰显示96%的心内膜节段的室壁运动,并使112例患者左心室均可完全显影达3级。造影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提示声学造影可明显改善左室内膜边界的识别,准确测量EF,造影剂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二尖瓣反流(MR)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由于部分血液在左房、左室间的无效循环,使依据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计算出的EF不能准确反应早期的收缩功能不全。本研究应用二尖瓣反流频谱估测左心室dp/dtmax,并与心导管对比,评价二尖瓣反流频谱估测左心室dp/dtmax(CW dp/dtmax)的准确性、可行性。选取193例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测量二尖瓣反流频谱加速支中的两点速度及两点时间差,以估测左室dp/dtmax。其中56例进行心导管左室造影检查,并同时记录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