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通脑丸对实验性慢性脑缺血大鼠血清GSH-PX、SOD含量和脑组织PDGF-B表达的影响以及病理组织观察等方法,研究通脑丸对慢性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健康SPF级Wistar大鼠80只,体重250±20g,雌雄各半,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选出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余下70只全部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2VO)造模。术后恢复性喂养3周后,采用改进后的Bederson评分标准挑选造模比较成功的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步长脑心通组)、通脑丸高剂量组和通脑丸低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8周,并在用药前和处死前分别给予一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给药结束后,股动脉取血,取血清待测GSH-PX活性和SOD的含量;取包括完整海马组织的脑组织固定,观察病理组织改变及其待测PDGF-B含量。
结果:(1)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血清GSH-PX、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脑组织中PDGF-B表达明显增加(p<0.01),提示造模成功;(2)通脑丸(高、低剂量组)、步长脑心通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GSH-PX、SOD活性明显增强(p<0.01);脑组织中PDGF-B表达明显增加(p<0.01)。通脑丸(高、低剂量组)与步长脑心通组相比,血清GSH-PX、SOD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脑丸高剂量组脑组织中PDGF-B的表达优于低剂量组和步长脑心通组(p<0.05)。(3)病理改变:模型组海马区神经细胞排列稀疏、紊乱,细胞结构模糊,有的细胞变性、坏死;通脑丸低、高剂量组及步长脑心通组海马区神经细胞较模型组有所集中,变性细胞水肿缓解,细胞排列较有序。
结论:1.通脑丸通过提高GSH-PX、SOD的含量,增强脑缺血损伤过程中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提示对慢性缺血缺氧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2.通过促进PDGF-B表达,增强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及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慢性脑缺血所致的脑损伤;3.通脑丸有望开发为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