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推动农村体育持续、健康地发展是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研究的出发点。农村体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并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而展开。而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农村现代化以及体育现代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现实背景。论文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典型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现存农村体育发展文献资料、典型省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与部分乡村农村体育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对调研资料进行数理统计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是指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处于部分连接、未连接状态的乡级地域和村级地域,以及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或3000人以上非独立的各类特殊区域内,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所发生的转型与动态发展过程。2、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过程涵盖“增强体质”、“休闲娱乐”两个发展阶段,组织管理民主化与法治化、社会功能世俗化与生活化、体育技术传播知识化、体育设施多样化以及体育格局和谐化五方面特征。3、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是一个逐步深入的动态发展过程。“增强体质”是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进入21世纪以后,以“休闲娱乐”为重要标志的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第二阶段来临,并在某些发达地区的农村优先发展,呈现出“增强体质”与“休闲娱乐”双重社会功能并存的局面。4、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现状为法治化、民主化分别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成熟期;社会功能属于第一次现代化的成熟期,并在某些地区则出现了第二次现代化的准备期;知识化还处于较低水平,至多处于第二次现代化的准备期或起步期;体育设施多样化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期;农村地区体育格局的和谐化基本属于第二次现代化准备期或起步期。5、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化与民主化进程、社会功能演化、体育技术传播知识化、体育设施多样化发展以及体育格局和谐化水平均与综合现代化水平有关。非均衡与非同步发展现象表明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存在相对独立性。6、社会系统与体育系统构成的外围影响因素加速或制约着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器物因素、技术因素、制度因素、价值观念因素、农民理性因素以及“两个”需要因素(国家需要与农民需要)构成了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中心因素,从内部规范、引导着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进程,而核心位置的“两个”需要因素还决定着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与性质。7、以浙江、山西与甘肃三省为代表的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村体育现代化既具有较高的外部依赖性,又在外部资源的利用与引导方面存在不足,但其农村体育现代化具有较合理的内部基础。山西与甘肃农村体育现代化对“传统观念”因素存在依赖性,而浙江将“传统观念”视为农村体育现代化的第一消极影响因素。8、“社会进化”、“机遇依附”与“优势引导”是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的三条有效途径。各种社会因素现代化水平提高、特定的发展目标、农村体育的主动积极作用是“社会进化”途径必须满足的条件。发现机遇因素、建立外部机遇因素与农村体育现代化的互利联系,使农村体育现代化与内部机遇因素具有共同的任务与发展目标,借助机遇因素制定农村体育现代化规划是“机遇依附”途径必须满足的条件。“优势引导”途径包括“区域发展优势引导”、“社会因素优势引导”以及“特征发展优势引导”三方面内容。区域发展优势引导有“自发式引导”、“自觉式引导”两种形式。优势互补是区域发展优势引导的关键;领导决策部门的重视与培养农村体育人才是社会因素优势引导的关键;体育组织管理部门适时、积极地推进是特征发展优势引导的关键。9、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推进,“增强体质、强身健体”发展目标将愈加具有明确选择性、方向性,“休闲娱乐”发展目标将成为主流趋势。法律法规与民主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完善,社会功能更加生活化,体育技术传播的知识化特征更加突出,体育设施因农民体育需要而多样化,以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和谐共处将成为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未来的明显特征。其评价指标至少涵盖“增强体质”与“休闲娱乐”两个发展阶段指标,组织管理民主化与法治化、社会功能世俗化与生活化、体育技术传播知识化、体育设施多样化以及体育格局和谐化等五个特征指标,并由此演化出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