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图谱的社交网站成功要素研究——以Pinterest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SNS网站的发展,各类网络应用不断涌现,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将会产生更多新需求。目前社交网站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寻找新思路、改善用户体验成为该类网站应用管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当此时,美国涌现出诸多新型社交网站使之成为可能,以Pinterest为代表的兴趣图谱类社交网站,重新定义了社交网站的功能特质,受到人们广泛地关注与喜爱。这种态势也在中国逐渐盛行起来,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成为了国内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希望通过解读用户的内在需求,了解兴趣图谱类社交网站运营的内在动因,更好地促进兴趣图谱类网站的发展,提供给用户需要的网络产品与服务。  本文拟在社交网站受众互动关系方面,采用跨学科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以兴趣理论为思路,基于兴趣图谱的功能研究,以兴趣图谱类社交网站Pinterest为个案,分析兴趣图谱类网站的成功要素及发展趋势。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是:  第一、通过分类和比较社交网站的架构形式,分析社交图谱存在的局限性与兴趣图谱的优势将带来的新机遇;  第二、通过对Pinterest案例的定性研究,归纳出兴趣图谱类社交网站的成功因素:  1.主体的兴趣引导;  2.客体的兴趣自主;  3.主客体间的兴趣互动关系;  第三、基于兴趣图谱的新型架构形式,兴趣营销为社交网站带来了更多商业化尝试:  1.兴趣定位用户;  2.意见领袖与消费圈子化;  3.品牌的兴趣分享化;  4.兴趣曲线的引入;  第四、针对我国社交网站的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  1.培养国内UGC环境,突出内容差异化;  2.发展多层次社交功能,建立沉浸式社交环境;  3.洞察用户实际需求,明确网络自身定位;  4.搭建兴趣化营销平台,完善营销020联动;  第五、兴趣图谱将成为长期存在的社交网站架构形式,对其恰当地使用能够有效激发用户兴趣;通过与多种架构形式结合也将会产生良好持续的网站与用户的互动关系。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采用跨学科研究思路,将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应用于网络传播中,首次提出兴趣图谱类社交网站的“兴趣互动关系模型”;  第二、首次系统研究社交网站不同架构之间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兴趣图谱架构形式的优势与存在之意义;  第三、国内首次系统地对兴趣图谱类社交网站进行个案研究,探讨该类网站架构带来的功用与受众体验,拓展传统意义上对于社交网站的认识。
其他文献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数字化、信息化带来了传播方式、信息获取方式等诸多变革。党报,这一中国的特殊群体,囿于传统因素的限制,如何在这轮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