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白拟滋阴润肺方对食管癌放射性肺炎治疗干预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科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2组,中药试验组采用调强放疗联合滋阴润肺方治疗,对照组仅用调强放疗。观察放疗结束后第1-3月咳嗽、气促和胸闷症状的开始时间,放疗前和放疗结束后第1-3月肺功能指标和放疗结束后第1-3月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1.中药试验组与对照组放疗结束后第1-3月咳嗽、气促和胸闷症状开始时间分析(1)中药试验组的气促和胸闷症状开始时间均较对照组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咳嗽症状比较,中药试验组放疗结束后咳嗽症状开始时间较对照晚,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非同期化疗组放疗结束后咳嗽、气促和胸闷症状开始时间中药试验组中非同期化疗组的气促和胸闷症状开始时间均较对照组晚,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咳嗽症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中同期化疗组放疗结束后咳嗽、气促和胸闷症状开始时间两组中同期化疗组放疗结束后症状开始时间的比较,中药试验组的气促、胸闷症状开始时间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中非同期化疗组和同期化疗组放疗结束后咳嗽、气促和胸闷症状开始时间两组中同期化疗组均较非同期化疗组临床症状开始时间晚,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药试验组与对照组放疗前和放疗结束后第1-3月肺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1)中药试验组组内比较,患者放疗前三项肺功能指标正常,但放疗结束后第1-3月患者的肺功能均低于放疗前,且三项肺功能指标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放疗结束后第2月和第3月均明显低于放疗前,与放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组内比较,患者放疗前三项肺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但放疗结束后第1-3月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均低于正常值范围。在放疗结束后第2月和第3月肺功能明显低于放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放疗后第3月肺功能较放疗后第1月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月和第1月之间肺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两组放疗前的三项肺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放疗前的肺功能都在正常范围内。但在放疗结束的1-3月内,两组患者的三项肺功能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第1月中药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放疗后第2月和第3月,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在放疗后2月和第3月中药试验组肺功能好于对照组,说明滋阴润肺方能改善中药试验组的肺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滋阴润肺方能减轻食管癌放疗对肺组织的进一步损伤。3.中药试验组与对照组放疗结束后第1-3月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析通过对两组第1-3月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析,中药试验组与对照组第1月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3.3%,第2月分别为13.3%和20%,第3月分别为26.7%和33.3%。两组第1-3月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从发生率的对比观察看,中药试验组放疗结束后连续3个月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说明滋阴润肺方有降低食管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趋势。4.中药试验组和对照组放疗结束后第1-3月实验室检查及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肝功(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肾功(肌酐、尿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试验组患者在口服滋阴润肺方治疗中未出现发热、皮疹和过敏等临床症状。说明滋阴润肺方对患者无毒副反应,具有安全性。结论:1.滋阴润肺方可延迟气促和胸闷症状的开始时间,显示本方可延缓食管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2.滋阴润肺方可改善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肺功能,防止食管癌放射治疗导致的肺损伤进一步加重。3.滋阴润肺方有降低食管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