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放牧利用下的6个丘陵山地的16个样地群落进行调查取样。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演替阶段的划分,然后运用以Shannon-Wieren指数为基础的生态位宽度计测公式和Pianka的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在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全氮含量3个资源维上研究了放牧演替系列上的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平方和增量法对放牧利用草地可划分为轻牧、适牧、中牧、重牧、极牧5个演替阶段,其结果与野外调查相一致。随牧压梯度的变化,群落主要植物种群的优势地位发生变化。建群种白羊草在各个群落中都保持极高的优势地位,在极牧阶段的群落中优势地位更高;百里香种群在重牧和极牧阶段优势地位最高;铁杆蒿优势地位在适牧阶段最高而极牧阶段最低;尖叶铁扫帚随牧压梯度增加逐步从群落中逆向演替消失;多花胡枝子在极牧和轻牧阶段都从群落中消失;只有达乌里胡枝子能够在群落保持一定的优势地位。建群种白羊草的平均生态位最大,为0.905;尖叶铁扫帚和多花胡枝子生态位宽度最窄;达乌里胡枝子的生态位宽度仅次于白羊草。表明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最强的耐受北方寒冷干燥及家畜放牧利用的能力。白羊草在3个资源位上同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都较高,表明其在群落中较强的与其他种群的竞争优势;朝天委陵菜在3个资源维上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其生态位宽度也仅高于多花胡枝子,表明朝天委陵菜、多花胡枝子、尖叶铁扫帚这3个种群较差的适应生态环境能力。在对退化白羊草灌丛草地补播改良时,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是首选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