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病程超过8周,而胸片未见明显异常的临床症状。是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亦是国内门诊就诊患者常见就诊原因之一。目前许多患者深受慢性咳嗽困扰,咳嗽长期不愈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影响。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导致慢性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上气道综合征、咳嗽变异型哮喘、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慢性咳嗽经对因治疗后,多可得到缓解,但由于在病因诊断上往往需要一定的设备及技术条件支持,且亦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因而为慢性咳嗽患者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疗效持久的疗法十分有必要。目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肺脾两虚型慢性咳嗽,并与普通针刺治疗相对比进行疗效观察,为穴位埋线治疗肺脾两虚型慢性咳嗽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亦为肺脾两虚型慢性咳嗽患者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疗法。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肺脾两虚型慢性咳嗽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穴位埋线)34例和对照组(普通针刺)34例。两组均选用肺俞、孔最、脾俞、足三里、定喘、膻中穴。2周为1疗程,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随访1个月后的咳嗽症状积分及LCQ得分。分别从咳嗽症状积分、LCQ得分及疗效评定三个方面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1例患者因吸收较差退出本研究,而对照组中4例患者因未能坚持针刺而退出研究。经统计分析得出,治疗2疗程后,两组LCQ得分、咳嗽症状总积分、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1),而两组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个月后实验组LCQ得分、咳嗽症状总积分、日间咳嗽症状积分对比治疗2疗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对比治疗2疗程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86.7%,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与普通针刺均能有效改善肺脾两虚型慢性咳嗽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及LCQ得分,提示穴位埋线与普通针刺对于肺脾两虚型慢性咳嗽均有疗效。而两组疗法比较,穴位埋线组的观察指标改善更明显,且随访1个月后仍有进一步改善,提示运用穴位埋线疗效更佳,效果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