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临床上的普及,围术期患者的体温管理已成为ERAS临床路径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次实验意在比较:充气加温毯不同摆放方式对侧卧位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的影响以及对侧卧位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恢复期体温,苏醒时间,术后寒战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行全麻下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共60例。将所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上半身加温组(U组)、下半身加温组(L组)和身下加温组(C组)。上半身加温组(U组):将一次性加温毯置于患者的枕骨,背部和手臂,避开手术区域。毯子从下到上缠绕在手臂上。下半身加温组(L组):在髂嵴和足之间用一次性加温毯。身下加温组(C组):将一次性加温毯平铺于无菌的棉质床单之上,患者侧躺在加温毯上。所有患者术前禁饮禁食6-8小时,进入手术室术间后,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氧4L/min,连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所有患者均以咪唑安定0.03-0.04mg/kg、舒芬太尼0.4-0.8ug/kg、丙泊酚1-2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0.2mg/kg顺序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接通麻醉机并改为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45mmHg之间,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七氟醚维持麻醉状态,根据需要间歇给予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肌肉松弛。将三组加温毯连接加温仪,温度设置为38℃。如果体温低于36℃,加温仪设置为43℃。术中其余裸露部分用无菌敷料覆盖,术后恢复期均覆盖手术室棉被被动保温。术毕,将患者送入麻醉恢复室,观察患者苏醒时间,有无寒战、躁动、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等并发症情况。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基础体温,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即刻体温(T0),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直至手术结束(T2、T3、T4….)。术毕时体温,进入恢复室即刻体温,仍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直至患者离开恢复室,离室时体温。记录患者的麻醉时长,术中补液量,输血量,失血量和尿量。结果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整体比较发现:L组患者核心温度在T4和T14之间显著高于U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L组患者核心温度在T4和T14之间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核心温度在T6和T10之间明显高于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者核心温度在T5和T10之间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核心体温在恢复室即刻、恢复室15分钟、恢复室30分钟、离室时明显高于U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者核心温度在恢复室15分钟,恢复室30分钟,离室时明显高于C组(P<0.05)。三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离室时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SpO2)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失血量,尿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L组患者寒战发生率为5.0%,U组患者寒战发生率为25.0%,C组患者寒战发生率为40.0%,L组患者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U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0%,U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0%,C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0%,但是并无显著差异(P>0.05)。L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0%,U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0.0%,C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0.0%,但是并无显著差异(P>0.05)。L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15.0%,U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20.0%,C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为15.0%,但是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实验研究发现,在侧卧位单孔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中,下半身充气保温毯加温相对于上半身加温和身下加温,对于维持患者术中和术后核心体温效果更好。下半身充气保温毯加温的患者寒战发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