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现代工业的摇篮。它是依托资源建立、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东北地区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挫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矿产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制约着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2003年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东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辽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缩影,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试验田,对辽宁工业基地重要矿产资源现状的分析和可持续供给战略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研究矿产资源可持续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着重探讨分析了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比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矿业的基本特征、矿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矿业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是基础。辽宁省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快速发展阶段,对矿产资源需求量很大,要保持矿业可持续发展,重点要增加资源储量。只有可持续供给的资源储量达到一定规模,矿业持续发展才能上台阶,地区经济和社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依据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作者选择了辽宁省的石油、煤、铁、铜、铅锌等重要矿产资源进行分析和研究。论文系统地分析了这些重要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系统地阐述了矿产资源对工业基地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总结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矿产资源消耗规律,并依据资源消费量/GDP对重要矿产资源消费需求态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辽宁石油、铜、铅、锌等重要矿产需求量将超过现有资源储量,矿产资源形势十分严峻。矿产资源承载能力是评价矿产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在系统分析影响资源承载力因素的基础上,对煤、油、铁、铜、铅、锌等矿产保有储量、资源储量到2010年经济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对现有资源总量到2010年的潜在经济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测算结果表明,石油、煤炭、铁、铜、铅、锌保有储量均无法保障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将约束经济的预期发展;铁、煤资源储量经济承载力和现有资源总量潜在经济承载力、石油现有资源总量潜在经济承载力能够满足经济发展要求;、铜、铅、锌资源经济承载力及潜在经济承载力不足,难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本研究立足理论和现实角度,在分析了辽宁省内、全国及相邻省区、国外的石油、煤炭、铜、铅、锌等资源供给条件基础上,依据辽宁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矿产资源消耗态势及其经济承载力,提出了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供给的战略,包括重要资源勘查战略、资源集约利用战略、区域资源接替战略和境外资源战略,以及实现辽宁重要矿产资源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