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被征地拆迁农民集体上访事件的社会学分析——以南京市Q区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近几年来城郊被征地拆迁的农民群体不断扩大。虽然相关的安置方式、安置政策一直有着调整和改变,但依然存在着缺陷,造成这部分农民的权益没有得到合理的保障。由此引发的城郊被征地拆迁农民集体上访事件频繁发生。本文选择了南京市Q区近两年来三起具有代表性的集体上访事件(D村、J村和M圩集体上访)为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类社会冲突进行分析: 冲突的过程:集体上访事件的成因;群体意识的形成;集体上访过程中的互动;集体上访事件的平息。该部分主要是对集体上访事件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这类社会冲突发生机制,发展的过程。 此类社会冲突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功能:勾画“群体的边界”,有助于加强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维权意识。征地拆迁中利益分配失衡的预警器。城郊被征地拆迁农民频繁集体上访的压力迫使政府反思调整现行的社会政策,推动相关制度的变迁,有助于社会的维持和巩固;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对社会秩序造成破坏。大规模的集体上访造成社会的内耗。 针对此类集体上访事件的治理,本文认为需要完善公共选择机制,在决策过程中提高弱势群体的参与度:进一步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利制约机制;改善现有的利益表达渠道。 解决城郊被征地拆迁农民集体上访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还需要从相关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制度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整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其市民化的过程,缓解矛盾冲突,调整利益分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长远发展。
其他文献
本研究是社会工作干预问题儿童的一项探索性追踪研究。研究所界定的问题儿童是指在心理发展、学习和生活环境适应上存在困难的儿童。目前,国内针对问题儿童的研究多集中于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基金会发展迅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同时,我国的基金会在发展上也面临着诸如缺乏资源、依赖政府运作等许多问题。因此研究我国基金会的运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我国农村的迅速传播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由此出现了许多研究成果。然而,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却鲜有对基督教信仰人员个体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开展该项研
作为“社会秩序问题”的、自发的、没有人号召或组织、但却有众多人参与的、大众抗议性质的集体行动只有在国家——社会关系的框架内才能获得理解。本研究是在国家——社会关
1953年首次将计划生育的内容写入《农村发展纲要》,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计划生育政策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国策,同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至今,效果
使社会学本土化、中国化,适应中国具体的国情,是中国社会学诞生百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学术发展目标。作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的文化,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的影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