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微气候营造分析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的气候不断变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形势下,气候变暖、热岛效应、雾霾现象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的环境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随着近年来,微气候方面的研究逐步受到重视,在地球能源短缺的今天,如何利用较少的资源达到较大效应的改善生活环境,是所有研究者无不努力的方向。苏州古典园林是融合传统绘画、文学、书法、建筑、戏曲等精华,实际建造并可以游玩居住的空间。其巧妙地利用建筑、山、水、植物等造园要素的搭配组合,依照园主及设计者的要求,来达到降温、增温、消暑、驱寒、祛湿、采光、纳阳、避风、引风等提高舒适环境的目的,以此来调节微气候环境,创造不同的景观,营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首先,本研究对“微气候”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及针对古典园林微气候营造要素进行了相关论述。从园林的选址、建筑设计、掇山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定性地解读留园宜居环境的微气候营造理念和手法。其次,本研究以苏州古典园林的经典作品——留园为例,定点实测园林中四季典型日的微气候参数,如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对留园在各季节、夏季代表日日间的湿热环境分布现象与环境影响进行重点分析,从而初步分析留园环境的微气候适宜性。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留园空间中的微气候营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留园内各测点的气温变化与太阳辐射相关,太阳辐射通过影响表面温度而影响气温,认为避免太阳直射是降低空气温度的有效方法。一般测点的总体趋势,基本都是随着太阳升高,温度逐次上升。各测点的每日最高气温约均于日间11时至14时出现,因此日间最高气温数据呈现与每日最高气温相同。一般说来,上午的温度较低,下午的温度皆较高于上午,上、下午温度差异在2-3℃之间。最后,从造园要素——造园要素搭配组合——空间结构类型——园林景观类型四个层面,层层递进,思考探究造园要素及其搭配组合与微气候营造的关系,造园要素形成的空间结构类型及提炼营造微气候的理念和手法,并推导微气候营造的理想模式。本研究为古典园林的“古为今用”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以期为当代宜居环境微气候营造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介绍了深圳地铁在列车车辆、工程车辆、车站空调和通风、电扶梯、车站屏蔽门、车站及区间照明等系统中所进行的低碳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指出在进行低碳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过程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挡风遮雨,对建筑的质量及安全功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物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人人关注的焦点,而建筑物
知识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而吸收能力则是影响组织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影响本土企业吸收能力的因素,并提出了管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