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材料钴铬合金(Co-Cr)和纯钛(Ti)在临床调磨后使用不同抛光方法进行处理,探讨它们的表面性能及对变异链球菌粘附的影响,为临床修复体选择适合的抛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钴铬合金(Co-Cr)和纯钛(Ti)制作成10mm×10mm×1.2mm规格试件,各30片,常规包埋铸造切削打磨抛光,相同条件下调磨后,随机分成五组,分别为A、B、C、D、E五组,A组为实验对照组,不处理,B、C、D、E组按照不同的抛光方法进行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抛光后试件表面形貌,粗糙度测试仪测各组粗糙度值,消毒灭菌后进行体外变异链球菌粘附实验并菌落计数,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材料,不同抛光方法组间粗糙度(Ra)和细菌粘附量有显著差异(P<0.05);相同抛光方法,不同材料组间粗糙度(Ra)及细菌粘附量有显著差异(P<0.05),钴铬组抛光后测得的粗糙值均小于纯钛组;扫描电镜下可见,两种金属表面可见铸造气孔,随着抛光程序的增加,划痕逐渐减少,表面越来越光滑;变异链球菌体外培养24h后试件表面细菌粘附量为:A、B、C组中钴铬合金细菌粘附量小于纯钛A、B、C组,但D、E组中钴铬合金细菌粘附量大于纯D、E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细菌的粘附量与抛光的精细程度密切相关,提示临床修复体的打磨抛光应尽可能获得光滑表面,以便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其表面的菌斑积聚。2.使用毡轮+抛光膏与布轮+抛光液后,钴铬合金与纯钛试件表面光滑呈镜面状,可达到临床理想的抛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