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eptin。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价值以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已成为目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并日益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现有的辅助医疗诊断技术(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核素心肌显象等)因其存在的缺陷并不能及时、准确的协助医生做出诊断进而进行下一步治疗。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心肌坏死标志物,也因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出现时间较晚,亦不能满足现代医疗的需求。所以,找到一种能够快速、简便、敏感的心肌缺血、坏死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和肽素(C-terminal portionof pro-vasopressin,Copeptin)是新发现的心肌坏死标志物中的一种,美国国家临床生化学会把和肽素列为最有潜质的心脏标记物之一。目前,国内对和肽素的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和肽素、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Ⅰ,cTnI)、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探讨Copeptin、cTnI、NT-proBNP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取97例因胸痛4小时内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患者,分别抽取每位患者胸痛后4h、6h、12h和24h的肘静脉血,经过离心处理,收集血清,保存于-70摄氏度,测定其血清Copeptin、cTnI、NT-proBNP浓度,并于每位患者入院后7-14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根据CAG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组(对照组),单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比较不同时间、不同组别Copeptin、cTnI、NT-proBNP三种指标的血浆浓度变化。   结果:入院后结合临床排除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且CAG未见明显异常(病变<50%)(对照组)患者13例,AMI患者84例。AMI患者血清Copeptin、cTnI和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4例AMI患者根据CAG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9例,2支病变组31例,3支病变组17例,左主干病变组7例,血清Copeptin和NT-proBNP水平左主干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2支和3支病变组(p<0.05),2支病变组、3双支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单只病变组(p<0.05),而2支和3支病变组间统计学差异无意义(p>0.05);AMI患者血清cTnI含量各病变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ROC曲线分析得出Copeptin、cTnI和NT-proBNP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93(P<0.05)、0.821(P<0.05),0.857(P<0.05),Copeptin升高时间比cTnI和NT-proBNP更早。   结论:Copeptin在AMI的早期诊断上比cTnI和NT-proBNP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Copeptin灵敏度(%)=0.988,cTnI灵敏度(%)=0.905,NT-proBNP灵敏度(%)=0.852); Copeptin在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方面与NT-proBNP有相当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