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市场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测定及驱动因素分析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农业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遏制。由于农业生产面临资源环境的双重挤压,建立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农业服务体系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利用2008~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测定准市场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及其分解因子。随后在理论上分别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成机理以及农业服务的经济学分析。文章认为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等,不仅扮演了服务的提供者的角色,还扮演了农业技术传播中介的角色。但是技术进步和交易成本是制约农业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然后分析准市场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的差异,其中包括粮食功能区服务效率差异。另外探讨了准市场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技术进步的空间效应。最后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准市场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在2008~2015年效率驱动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我国准市场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处于稳中有进状态,技术进步的持续稳定是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准市场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在2013~2014年间显著下降,不仅降幅大,而且具有全局性。增长的爆发期处于2008~2009年时间段,26个省区都处于快速正向增长趋势。按整体时间趋势来分析,以2008年为基底,大部分地区准市场型社会化服务效率指数呈现出向下降后平稳再深V反弹的趋势。(2)在区域上,中部的准市场型农业社会化整体服务效率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技术进步上,东部地区保持着绝对的领先。(3)各粮食功能区的准市场型社会化服务效率值个体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减,总体的效率值在上升。(4)中国各省区的准市场型社会化服务技术进步具有空间正相关关系,即存在空间收敛现象。(5)农业机械化建设对于驱动准市场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准市场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效率对于化肥、农药的依赖正在逐渐减少。
其他文献
<正> 一、货币市场行为与汇率制度选择实证研究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而货币市场波动在浮动汇率制下会显著地影响汇率水平并使之产生波动。下图表示了
随着邯郸广播电台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总控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为此,2010年邯郸广播电台对总控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解决了信号的接收、分配、切换的能力,同时实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张,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日益凸显,这使得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有效需求是影响一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其中,市场分割和收入差距是决定有效需求规模和结构的重要变量。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有效需求规模的扩大;同时,广泛的
我国在2015年提出的“一带一路”、京津冀、“东北-蒙东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几乎将我国冻土区域全部覆盖。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影响之下,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必定会随之
当前,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润的时代,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对该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市场竞争仍然日益激烈。制造型企业有着自身的生产特点,产品成本相对较高。
目前我国发电还是以火力发电为准,近年来,电厂内机组装机容量不断提高,这就使热控系统的重要越来越显现出来。热控系统是对热力系统和热力设备进行全方面监控,确保电厂机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