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围绕《汉书》、《后汉书》涉及《周易》特别是引《易》的问题进行考察、研究与论述。共分作五章论述,首先在第一章,探讨了《汉书》、《后汉书》引《易》的内容中强调的哲学思想,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人们就懂得运用《周易》一书中蕴含的例如“阴阳和谐”、“穷变通久”以及“顺时而动”的哲学思想来阐述现实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个人命运等问题。第二章则是论述《汉书》、《后汉书》引《易》的内容反映出的两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及措施,如强调限制诸侯、防止外戚女主专权、选贤任能、尊崇儒术、改善民族关系的大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以及敬授民时、轻徭薄赋、开仓赈灾、提倡薄葬以及废除肉刑的“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第三章阐述《汉书》、《后汉书》引《易》的内容中反映的儒家之道德修养,文中主要从孝、义、谦、智、信、忠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述。那么,由此前三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汉代,《周易》作为一部经典典籍,对人们加强话语权威性起到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作用,影响力不断增强。第四章考察《汉书》、《后汉书》中个别《易》学问题,主要是根据《汉书·艺文志》、《汉书·儒林传》、《后汉书·儒林传》以及《汉书·五行志》等篇章,对其中涉及的两汉易学传承、京房易学问题进行一定的梳理分析,进一步加强对两汉《易》学的发展的全面了解。第五章综论,是在前四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周易》一书在两汉之际经典地位提升的表现与促进因素,同时还论述汉代学者通《易》以致用的特点、作用以及价值即对后代人们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