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后汉书》涉《易》问题考论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sd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围绕《汉书》、《后汉书》涉及《周易》特别是引《易》的问题进行考察、研究与论述。共分作五章论述,首先在第一章,探讨了《汉书》、《后汉书》引《易》的内容中强调的哲学思想,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人们就懂得运用《周易》一书中蕴含的例如“阴阳和谐”、“穷变通久”以及“顺时而动”的哲学思想来阐述现实中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个人命运等问题。第二章则是论述《汉书》、《后汉书》引《易》的内容反映出的两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及措施,如强调限制诸侯、防止外戚女主专权、选贤任能、尊崇儒术、改善民族关系的大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以及敬授民时、轻徭薄赋、开仓赈灾、提倡薄葬以及废除肉刑的“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第三章阐述《汉书》、《后汉书》引《易》的内容中反映的儒家之道德修养,文中主要从孝、义、谦、智、信、忠等六个方面进行论述。那么,由此前三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汉代,《周易》作为一部经典典籍,对人们加强话语权威性起到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作用,影响力不断增强。第四章考察《汉书》、《后汉书》中个别《易》学问题,主要是根据《汉书·艺文志》、《汉书·儒林传》、《后汉书·儒林传》以及《汉书·五行志》等篇章,对其中涉及的两汉易学传承、京房易学问题进行一定的梳理分析,进一步加强对两汉《易》学的发展的全面了解。第五章综论,是在前四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讨论《周易》一书在两汉之际经典地位提升的表现与促进因素,同时还论述汉代学者通《易》以致用的特点、作用以及价值即对后代人们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惯用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是民族语言沉淀下来的极具特色的一部分。现代汉语的惯用语以三音节、述宾结构为主要形式,而述宾结构的惯用语又通常以共同的述语动词为中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计算汽车变速箱用离合器盘TIG焊条件下焊接温度场分布及熔池形态。采用等密度分布体积热源模拟TIG焊时在强电弧作用下所形成的热源。结果表明,采用简
自动分词和词性标注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基础性工作,至今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现代汉语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技术成果,但在古代汉语领域则研究甚少,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由于激光焊接侧吹保护效果及加工过程中的方便性和灵活性受到限制,设计并试制了激光焊接同轴保护喷嘴。根据激光焊接保护的特点,通过喷嘴结构的合理设计实现了两种气体单独控
利用等效电路法和高频分析软件 (HFSS)对 A6相对论磁控管谐振系统进行了理论计算与模拟分析 ,着重考虑了相对论磁控管端帽的引入对谐振频率的影响。模拟和冷测均表明 :相对论
清江流域是竹枝词的发源地之一。本文重点考察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近三十年来清江流域出现的竹枝词,并对其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文本分析,旨在探讨竹枝词在当代清江流域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