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城乡发展的载体,土地资源是城乡发展的源泉,土地利用在城乡统筹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的严峻形势需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重庆市面临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南川区要在两翼地区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目标更需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只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才能提高土地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保障能力,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构建社会主义节约型社会。本论文在此背景下通过国内相关理论的分析,明确了节约利用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科学界定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针对南川区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农用地比重大、建设用地比重小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等特点,并且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耕地减少速度过快,后备耕地资源不足、陡坡耕地比例大、农村居民点利用粗放等问题。南川区面临收入水平、生产、生活水平的城乡差异,进而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南川区土地资源。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首先在调查南川区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后,从利用结构和多样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并且利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耕地和建设用地权重,建立了包括利用强度、投入强度、产出效益、可持续状况等要素在内的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包括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利用结构和布局、产出效益等要素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南川区34个乡镇2010年耕地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川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均处于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将34个乡镇划分为节约集约利用区、比较节约集约利用区、粗放利用区间。其次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南川区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呈正相关关系;最后,统筹地考虑城乡土地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地编制土地功能分区,统筹地考虑城乡土地空间布局,将全区划分为北部生态农业区、中部城镇经济区、南部生态旅游区三个综合性土地利用区。利用重点产业项目推进功能区建设,最终促进南川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