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亚声速无人机总体设计与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2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涡轮基组合动力循环系统(TBCC)是目前航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某低速TBCC组合动力飞行试验平台的设计为背景,对高亚声速无人机的总体设计和飞行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和成果如下。首先,根据演示验证无人机需要安全可靠的低速起降性能和高亚声速飞行能力的飞行任务要求,来确定无人机总体气动布局形式。为了提高气动效率和降低结构重量,采用翼身融合设计形式,机翼形状采用梯形翼,无平尾布局,为保证良好的横向稳定性采用双垂尾布局形式。其次,根据已知的动力系统参数,估算各个子系统的重量分布和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利用设计巡航速度,起降跑道长度,失速速度等约束条件,约束分析推重比与翼载荷的可行范围,初步估算无人机的推重比和翼载荷。再利用CATIA创建无人机气动外形用于CFD计算,根据气动计算结果分析无人机对象的升阻特性和稳定性。再次,针对无人机的着陆阶段,规划着陆轨迹。设计着陆纵向控制律。姿态内环采用传统PD控制结构。外环采用总能量控制结构,通过升降舵和油门的协调控制实现高度和速度的解耦控制。考虑到模型的不确定性,对无人机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拉偏,通过参数拉偏仿真结果,说明了该种算法在该无人机着陆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再再次,以提高飞行控制系统可靠性为目的,根据硬件可靠性设计原理,设计无人机航电系统构架。设计了姿态传感器冗余,执行机构冗余等功能。进行了全机的航电设备选型与性能测试分析。同时分析了全机设备的供电需求,并给出供电方案。最后,基于飞行仿真软件FlightGear,利用XML脚本文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演示验证无人机的AC3D模型,实现舵面,起落架等部件的真实运动效果。创建了模型的视景显示模块。使用UDP网络通信方式和串口通信方式,结合FlightGear的变量传输协议,实现FlightGear与飞控硬件和无人机动力学模型的通信。搭建了无人机实时半物理仿真平台。
其他文献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干化学品,当前主要通过石脑油裂解制得。我国的能源禀赋特点是“贫油、少气、富煤”,因此发展非石油碳基资源制备低碳烯烃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中合成气直接转化制低碳烯烃的路线备受关注。近年来发展的金属氧化物与沸石分子筛复合的双功能催化剂,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超过80%,打破了传统费托合成路线的ASF产物分布限制的58%。在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先在金属氧化物表面活化转化为甲
机器人具有工作空间大、多轴灵活性和通用性强等优势,其应用正由焊接、码垛、喷涂等简单作业逐步向高端制造领域扩展;传统的示教编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应用要求,离线编程逐渐成为主流的编程方式。离线编程技术要求机器人具备较高的绝对定位精度,即必须保证离线编程空间中的机器人模型与实际机器人之间的一致性。几何参数标定是目前提高机器人绝对定位精度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以激光跟踪仪为测量工具,使用单轴旋转法对六自由
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具有易于更换、利用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机械制造领域。但由于硬质合金材料硬度高、脆性大的特点,在磨削硬质合金刀片过程中常由于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而产生刀片表面裂纹或烧伤。同时,由于加工产品的日趋多样化,为适应产品切削要求,提高切削性能,可转位刀片工作型面结构日益复杂。因此针对硬质合金可转位刀片高精高效制造过程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磨削工艺规划是决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领域能耗及排放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居住建筑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个体特征导致居住建筑能耗不仅与建筑自身有关,更与居住者的行为意识、生活习惯、人员密度及运动轨迹密切相关。为了满足居民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用能需求,综合能源系统及综合能源服务日渐成为居住建筑供能的绝佳选择。综合能源系统整合区域内的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能源资源,通过
微纳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为了获得更高的集成度不断降低组件、电路和器件等的物理尺寸,传统器件,电路以及材料等已经趋于极限,在这种背景下光学通信被认为是一种新的信息传输方法,因表面等离激元表现出亚波长限制和场模式增强的优势被认为是实现新型光学器件有力手段,并促进了新型光学材料的研究发展。近年来,原子厚度的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巨大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的波导激发的表面
随着年龄的增加,衰老细胞在组织中积累,阻碍组织再生并导致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包括慢性炎症和癌症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细胞周期阻滞、凋亡抵抗、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活性的升高和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的积累。近年来
许多化合物具有药物活性,但由于其溶解性差且生物利用度低,所以无法成药。减小颗粒尺寸是增加药物溶解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助于促进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过程。常见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法与自下而上法,但是这些方法各有弊端。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方法用于制备纳米颗粒——固体中空纤维冷却结晶技术(Solid Hollow Fiber Cooling Crystallization,SHFCC),该方法可在连续
结肠癌是第三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据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220万例新的结肠癌病例和110万例死亡的结肠癌病例。目前,手术仍然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选择。同时,辅助治疗可减少局部复发率并提高生存率。但是,结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约50%。因此,对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自噬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由正常向恶性转化的重要开关。我们课
核能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利用核能发电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以及环境问题。随着核电行业的发展,核工业界着眼未来开始研发各类新型反应堆,以期待进一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其中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all Modular Reactors)因其初期成本低、建造周期短、电厂布置灵活以及用途广等特点,在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小堆在设计和研发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D(又叫做KDM4D)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亚家族中的一员。相对于JMJD2亚家族的其他成员JMJD2A、JMJD2B、、JMJD2C以及JMJD2E,JMJD2D有着其特有的结构,并在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等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胆管癌作为一种恶性的疾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预后极差。明确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将为改善胆管癌临床诊疗等提供重要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