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近代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4269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历史风貌建筑作为天津宝贵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BIM作为一项三维数字信息化技术已被逐步应用于建筑的测绘查勘、方案设计、施工建造全寿命期等多个方面。本文基于近代历史风貌建筑段祺瑞旧居的保护修缮工程,通过驻场记录、模型模拟、走访调研等研究方法相结合,主要探讨了BIM技术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中测绘查勘评估、方案设计、施工修缮中的应用研究。为建立近代历史风貌建筑数字信息化方法提供了案例样本与参考流程。本文梳理总结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的一般工作流程,从整体上搭建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的工作模式框架。为建立数字化信息方法与流程提供了研究基础和论证支撑。以段祺瑞旧居保护修缮工程为例,在测绘查勘评估阶段,梳理分析了传统信息采集方法,提出了BIM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交互实现信息采集的技术路线。在方案设计阶段,比较选择了适用于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设计的BIM核心建模软件Revit,提出本体修缮设计中结合BIM协同工作模式与性能模拟优化的应用点,环境整改设计中结合BIM气候特征环境分析与场地布置3D可视的应用点。在施工修缮阶段,提出主体结构加固施工中结合BIM模拟建造与“阶段化”功能的应用点,围护结构修缮施工中结合BIM可视预演与信息记录管理的应用点,水电系统改造施工中结合BIM管线建模、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的应用点。此外,本文还对BIM技术在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中的存在问题与未来发展提出了部分建议。
其他文献
编者按:  2008年,将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不寻常的一年!  从雪灾到列车相撞再到汶川大地震,在短短几个月内,中国经历了三次重创,灾难一次比一次强烈,结果一次比一次更令人胆颤心惊。本该是北京奥运的圣火激扬五洲的时刻,却被空前的悲哀凝固了。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动了大半个亚洲。地球物理学家布鲁斯·普雷斯格雷夫在第一时间就通过媒体发出惊叹:这是一次非常危险的地震。是的,比起100年
随着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列车速度越来越高,桥梁承重越来越大,移动荷载引起的桥梁振动问题比以前更加显著。过去对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多是针对桥梁的竖向弯曲振动,也就是假设
Windwos 7操作中心里提示的消息都很重要,所以一直比较留意,但近来点开任务栏托盘中的操作中心提示总有一条“设置备份”的消息存在,对我而言这种提示没有太大的用处,请问该如何关闭备份提示而只保留系统更新等重要信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