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显示胆囊管(Cystic duct, CD)的最佳检查方法,并比较口服枸橼酸铁铵(Ferric Ammonium Citrate, FAC)后胆囊管显示率的变化。观察胆囊管的正常解剖及各种变异,探讨胆囊管的解剖变异与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并分析胆囊管的解剖及变异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006年9月—2007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行MRCP检查的378例连续病例中,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有149例。其中男86例,女63例,年龄15-78岁,平均50岁。其中53例做为对照组,69例检查前口服枸橼酸铁铵病例做为试验组。另27例先做MRCP检查后,口服枸橼酸铁铵后再做MRCP。MRCP检查先做常规横断面呼吸门控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Fast recovery fast spin echo, FRFSE)T2加权(T2-weighted image, T2WI)加脂肪抑制(Fat-suppression; FS)序列扫描,选取显示胆囊管及胆总管的T2WI轴位图像来定位,沿胆囊管及胆总管走行使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ingle shot fast spin echo, SSFSE)多角度一系列斜位厚层采集,得到一系列不同角度的MRCP图像。27例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做MRCP检查的病例,先做横断面呼吸门控快速恢复自旋回波T2加权加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及常规MRCP检查,然后保持患者体位不变,采用一次性弯曲长吸管口服枸橼酸铁铵后再做常规其他序列扫描,在服药后5~20分钟内再重复MRCP检查,MRCP前后检查的各项扫描参数相同。在MRCP图像上,多角度、多方位观察胆囊管的显示情况,对于显示欠佳病例结合SSFSE轴位T2WI观察胆囊管。观察并测量胆囊管的长度及管径,观察并统计胆囊管的走行、汇入情况及各种解剖变异。比较正常组与对照组胆囊管的显示率,比较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胆囊管显示率的变化情况。观察胆囊管的各种解剖变异与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结果53例对照组中,胆囊管显示率为72%(38/53),MRCP结合SSFSE轴位T2WI显示率为85%(45/53)。69例试验组中,胆囊管的显示率为87%(60/69),MRCP结合SSFSE轴位T2WI显示率为96%(66/69)。27例口服枸橼酸铁铵后做自身前后对照中,服药前显示率为72%(19/27),服药后显示率为89%(24/27),结合SSFSE轴位T2WI显示率为96%(26/27)。通过比较对照组、试验组及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做MRCP检查的病例,服药后胆囊管的显示率明显提高,结合SSFSE轴位T2WI显示率进一步提高,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MRCP上胆囊管显示清晰的合计有122例,胆囊管平均长度为(20.83±8.92)mm,平均直径为(2.82±1.04)mm,70%(85/122)呈管状走行,30%(37/122)呈蜿蜒扭曲状走行。在122例中66%(80/122)在肝外胆管全长的中1/3处汇合入胆总管,上1/3占31%(38/122),下1/3占3%(4/122)。胆囊管汇入肝外胆管右侧占74%(90/122),左侧(中间位)占3%(4/122),前和后占23%(28/122)。73%(89/122)胆囊管呈斜角汇入胆总管,15%(18/122)胆囊管呈螺旋状围绕胆总管,12%(15/122)胆囊管在汇合前呈平行状走行。在122例中,胆囊管变异占20%(24/122),其中胆囊管与肝外胆管呈平行走行占胆囊管变异的54%(13/24),低位汇入占17%(4/24),中间汇入占17%(4/24),长胆囊管占4%(1/24),胆囊管囊肿4%(1/24),变异右肝管占4%(1/24)。在378例中,胆囊管变异多数伴胆囊管、胆囊和/或胆总管结石。结论磁共振胰胆管(MRCP)成像技术是无创性显示胆囊管的最佳成像方法。检查前口服枸橼酸铁铵在MRCP技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正常胆囊管的显示,MRCP结合SSFSE轴位T2WI显示率明显提高。MRCP可以较好地显示胆囊管的走行形态、汇入情况及各种解剖变异,MRCP也能良好地显示胆囊管的病变。胆囊管变异多数伴胆囊管、胆囊和/或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术前做MRCP可了解胆囊管的解剖变异,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