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d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度运行的核心内容,不仅从微观上影响上市公司绩效与市场价值,而且从宏观上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上市公司作为现代股份公司的典型代表,其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问题已日益成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市场监管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确立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中国现代公司的治理效率,从而最终推进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国内外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现有文献中,大多将研究重点放在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等公司治理的某一特定方面,因此本文全面考虑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由一系列机制构成的整体,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  ①梳理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成果;  ②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激励和信息披露等公司治理要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构建公司治理特征CG指标,实证检验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③基于实证结论,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①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控股股东性质、股权流通性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股权越集中、控股股东为国有时、流通股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绩效会得到提升;  ②董事会特征中,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适度的董事会规模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独立董事规模对公司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独立董事未能起到真正作用;领导权结构对公司绩效产生了负向影响,说明董事长与CEO两职合一不利于公司绩效与价值成长;  ③管理层激励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增加管理层薪酬有助于提升公司绩效;  ④财务信息披露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及时、充分并准确地财务信息披露将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  ⑤总体而言,公司治理程度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公司治理越好的上市公司,其公司绩效越佳。
其他文献
上市公司的业绩综合评价不仅仅是证券投资理论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要命题,更是企业管理者、股东和各类投资者所关注的焦点。通过评价上市企业业绩可以为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
千万年来,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是饥饿、营养不良、相互迫害和屠杀,以及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瘟疫。每一个个体,在这些威胁面前,往往无能为力。最近100多年,由于科学和文明的发展,饥饿逐渐被消除,瘟疫逐渐被控制,我们还在共同努力,降低刀剑枪炮的风险。我们正在迈入一个人类文明的盛世。  但健康威胁依然存在。当今社会,对我们的健康和生命的最大威胁,是一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称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恶
贸易与工业化是相互加强的。贸易使各国能在工业与其他部门之间、工业各分部门间,甚至越来越多地在不同生产阶段之间实行专业化。对外贸易促进技术发展和工业生产,反过来新技术
期刊
2010年4月16日,大陆沪深300指数期货正式挂牌交易,填补了大陆金融期货的空白,结束了证券市场只能单边交易的历史,满足了投资者规避风险、卖空获利的需求。股指期货作为传统的
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本文使用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四个国家1985年至今的年度数据,运用ERER和BEER模型,使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标进行分析,估计方法即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但我国铁矿石资源可采储量相对较少,矿石品位较低,作为钢铁工业“粮食”的铁矿石长期以来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β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Akdeniz et al.(2003)用门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Threshold—CAPM)描述了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