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原小儿术前风险评分模型进行改良并验证,以提高该模型在小儿术后是否转入ICU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6年1~12月所有0~14岁(包括14岁)手术患儿的资料,收集包括患儿年龄、ASA分级、SpO2(入手术室)、是否早产、是否饱胃,手术名称以及术后是否转入ICU。研究统计分析包括三部分,首先是将数据集分为建模集和验证集;然后将建模集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改良评分模型;最后通过验证集评价改良模型,用ROC分析曲线、H-L检验及Kappa分析对模型进行比较验证。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400例,其中术后入PACU患儿8825例,术后入ICU患儿575例。改良的小儿术前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由6个参数组成,分别是:年龄、ASA分级、SpO2(入手术室)、早产、饱胃及手术类别。新模型经H-L检验P=0.547,提示模型校准度较好,与实际观察结果较为接近。通过新旧模型的对比研究发现,新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968)明显大于旧模型(0.938)及ASA分级模型(0.871)。新模型的ROC曲线得到的最佳截断点为8分。此外在预测患儿术后是否转入ICU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有一定程度提升,敏感度从90.82%提升到91.84%,特异度从85.84%提升到92.68%,准确率从76.65%提升到84.52%。虽然手术类别是术前风险评估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新旧模型对于不同手术类别人群的区分能力差别不大,但都明显优于ASA分级模型。
结论:建立的改良小儿术前风险评分模型能用于评估患儿术后转归,相比原评分模型,其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6年1~12月所有0~14岁(包括14岁)手术患儿的资料,收集包括患儿年龄、ASA分级、SpO2(入手术室)、是否早产、是否饱胃,手术名称以及术后是否转入ICU。研究统计分析包括三部分,首先是将数据集分为建模集和验证集;然后将建模集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改良评分模型;最后通过验证集评价改良模型,用ROC分析曲线、H-L检验及Kappa分析对模型进行比较验证。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400例,其中术后入PACU患儿8825例,术后入ICU患儿575例。改良的小儿术前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由6个参数组成,分别是:年龄、ASA分级、SpO2(入手术室)、早产、饱胃及手术类别。新模型经H-L检验P=0.547,提示模型校准度较好,与实际观察结果较为接近。通过新旧模型的对比研究发现,新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968)明显大于旧模型(0.938)及ASA分级模型(0.871)。新模型的ROC曲线得到的最佳截断点为8分。此外在预测患儿术后是否转入ICU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有一定程度提升,敏感度从90.82%提升到91.84%,特异度从85.84%提升到92.68%,准确率从76.65%提升到84.52%。虽然手术类别是术前风险评估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新旧模型对于不同手术类别人群的区分能力差别不大,但都明显优于ASA分级模型。
结论:建立的改良小儿术前风险评分模型能用于评估患儿术后转归,相比原评分模型,其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