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实施无血浆预充策略在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中佳乐施替代新鲜冰冻血浆的可行性,并分析术后胸液引流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资料1164例,根据年龄(是否小于一岁)及预充液类型(新鲜冰冻血浆或佳乐施)分为婴儿血浆组(IF, infants fresh frozen plasma, n=336)、婴儿佳乐施组(IG, infants Gelofusine, n=335)、幼儿血浆组(CF, children fresh frozen plasma, n=225)和幼儿佳乐施组(CG, children Gelofusine, n=268)。通过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止血药物用量、术后胸液引流量、体外循环及住院期间血制品用量)、术后恢复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对婴儿和幼儿评估无血浆预充策略的可行性。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术后胸液引流量的相关因素。结果:1.婴儿佳乐施组与婴儿血浆组相比,术后12及24小时胸液引流量增加(P<0.05),但在体外循环及住院期间的血制品使用量减少(P<0.05)。幼儿佳乐施组与幼儿血浆组相比,在体外循环及住院期间的血制品使用量减少(P<0.05),在术后12及24小时胸液引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预充液类型、年龄、转机时间与婴儿术后胸液引流量显著相关,紫绀、年龄、转机时间与幼儿术后胸液引流量显著相关。2.婴儿佳乐施组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婴儿血浆组(P<0.05),肺部感染率较低(P<0.05),两组间住院死亡率、肝肾功能指标及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佳乐施组与幼儿血浆组相比,在术后恢复指标、住院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常规择期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儿,根据临床指南合理应用人工胶体液替代新鲜冰冻血浆用于体外循环预充是安全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已成为发病率、死亡率双重第一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约占其中的80%。准确的临床分期能够提示患者预后生存,也是肺癌患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