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乙烯基吡咯烷酮降解菌的筛选、降解特性、固定化及其模拟废水降解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业的原材料,常用来生产均聚物、化妆品、粘合剂、涂料和医药等。在欧美国家,NVP每年需求量达到1万吨以上,是不可缺少的化学工业品。NVP在合成和应用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进入到环境中。此外,NVP是一种典型的含氮杂环化合物(NHCs),由于含氮杂环化合物通常具有高毒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来说,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而生物法费用低廉、运行管理方便、有效快捷、无二次污染、环境友好,所以被广泛应用。本文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NVP高效降解菌ZF1,菌株ZF1能利用NVP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鉴定,菌株ZF1被初步鉴定为产脲节杆菌(Arthrobacter ureafaciens)。在LB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菌株ZF1的对数期生长期为6~36h;36h之之后菌株ZF1的生长进入稳定期;54h后,菌株生长速度变缓,菌体量开始变少。菌株ZF1在pH 7.0~9.0,温度25~30 ℃范围内生长较好,最佳生长条件为pH7.0,温度30℃,NaCl浓度7.0g/L。另外,装液量越少,菌株ZF1的生长越好,表明较高的溶解氧量有利于菌株ZF1的生长。环境因素如pH、温度、接种量和金属离子等对菌株ZF1降解NVP都有明显的影响。菌株ZF1对NVP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 ℃,pH7.0~9.0,接种量为3%。在30℃,pH 7.0及3%接种量时,菌株ZF1能在60 h内将浓度为200 mg/L的NVP完全降解,表明菌株ZF1在含NVP废水的生物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另外,工业废水中存在的常见金属离子Ni2+、2Zn2+、Cu2+、Ag+、Mn2+、Fe3+和Co2+对ZF1降解NVP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Fe3+几乎没有影响,而Cu2+、Ni2+和Ag+对NVP降解的抑制作用都比较强。将菌株ZF1固定到竹炭上,和游离菌相比,固定菌对NVP的降解效果更好。对竹炭固定菌进行3次循环利用,结果NVP的去除时间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递减,说明在循环利用中,竹炭固定菌生物降解的作用越来越强,生物降解占主导地位。在3次循环利用中,竹炭固定菌对NVP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NVP浓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循环利用次数的增加,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也越来越大,进一步说明在循环利用中竹炭固定菌生物降解NVP的作用越来越强。最后,分别把游离菌和竹炭固定菌投加到型号相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处理NVP合成废水。SBR分三个阶段运行,不断提高进水NVP负荷,同时降低水力停留时间。结果表明,竹炭固定菌对NVP的去除效果高于游离菌,抗有机负荷和水力冲击负荷能力也高于游离菌。
其他文献
通过剖析浮游植物生长特征和其集群结构与Si的重要性、Si的输入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Si限制浮游植物时间,揭示了在北太平洋的近岸水域,从秋天的雨季结束(11月)到春天的
本文讨论了电加热元件的结构及性能,包括电阻温度系数、表面负荷、最高使用温度、脆性和高温强度等技术性能指标,分析了电热功率转换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导热油电加热炉的结构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的迅猛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在地形较为复杂的城市更为突出,发展态势更加严峻。虽然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过量的污染物排放所
目的研究中药板粟叶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板栗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组成。结果共从板栗叶中分离鉴定了22种挥发性成分,其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