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影响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焦点。气候变化将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极端气候更是严重影响粮食安全,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因成功应对中国西南极端干旱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在深入云南省哀牢山哈尼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哈尼梯田适应极端干旱的机制,探讨了哈尼族传统知识在适应极端干旱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为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影响提供了参考。结果表明:(1)哈尼梯田适应极端干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完备的生态系统、高效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及有效的森林保护与管理是哈尼梯田适应极端干旱的关键因素;(3)哈尼族传统知识在适应极端干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元阳哈尼梯田适应极端干旱的相关研究对于全球生态农业建设、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指导我国民族地区有效适应极端气候具有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森林作为哈尼梯田的水源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节点,是哈尼梯田适应极端干旱的重要保障,林业资源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林业资源现状研究基础之上的林业区划对于元阳哈尼梯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元阳县林业资源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选用森林覆盖率、单位面积蓄积量、树种多样性指数等因子对哈尼梯田核心区云南省元阳县的林业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林业区划研究,并根据各分区林业生产现状确定其发展方向。结果显示:(1)元阳县林业资源状况明显改善。1985-2005年林业用地面积增加了32%,增加部分绝大部分为有林地,1999-2005年森林覆盖率、林业用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的增长率分别为53.56%、28.97%和69.67%;(2)元阳县东部地区森林覆盖率和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整体高于西部地区,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整体趋势为东部>西部>中部、南北河谷区较高,树种多样性整体趋势为西北部>东北部>西南部>东南部;(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生态公益林面积、人均GDP、人均林地面积和国土面积因子表现突出;(4)元阳县林业区划可分为4个区域。该区划结果能够将各相对优势区域合理分开,明确林业建设发展方向,为元阳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