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u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与否的两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3.1-2018.12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资料,从1225例THA术后未脱位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3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35例,年龄35岁-84岁(平均年龄62岁)。以随访到的18例术后脱位患者为脱位组,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42岁-80岁(平均年龄68岁),对选择的病例的变量进行标准化控制。测量以上71例患者的双侧偏心距、外展角,调阅病历查找患者既往患病史及手术记录,分析年龄、既往髋部手术史、股骨头大小与偏心距绝对值及性别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影响。对所选病例的变量因素进行标准化控制。1225例THA患者中共有18例X线诊断为术后脱位,脱位率为1.4%。其中在术后6周以内发生首次脱位的患者14例,术后12周发生首次脱位的患者1例,术后36周发生首次脱位的患者1例,患者脱位发生于THA术后1年以后患者2例。前脱位1例,其余均为后脱位。于静脉麻醉下行闭合手法复位术16例,闭合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术2例,术后均给予矫形鞋于外展中立位固定。复位后再次出现脱位患者共5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至少3个月的门诊复查随访,脱位组外展角39.37°±6.54°,对照组外展角34.88°±7.34°,两组之间外展角对术后脱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脱位组患者年龄为(68±11)岁,对照组年龄为(62±10)岁,两组之间年龄对术后脱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33)。既往髋部是否手术史进行卡方检验对术后脱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4)。股骨头大小通过卡方检验两两比较d=28mm与d=32mm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组患者偏心距大小通过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组性别数据进行卡方检验(P=0.42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股骨头直径小于32mm,偏心距、臼杯外展角过大、既往髋部手术史此五类因素均为THA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因素为非危险因素。熟练手术操作,选择匹配的假体、矫正偏心距、合适的假体位置、术前测量的精确、加强围手术期宣教有助于降低THA术后脱位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P-gp、PKC-α和MR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gp、PKC-α和MRP在50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
目的:探讨放疗技师独立模拟定位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根据医师填写的模拟定位申请单,应用模拟定位机独立完成照射野设计,医师审核计划并确定治疗剂量和分割方式后实施治疗。
图像修复是图像编辑任务中的常见操作,目的是用合理的像素值填充图像中的缺失或被遮挡区域。传统的图像修复方法,通常基于纹理扩展或相似块匹配,这些方法无法修复一些缺失面积较大,缺失区域结构复杂的破损图片。特别是人脸图像的修复,如何保证修复结果的整体连贯性,同时还原缺失部分的细节和纹理特征,一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深度卷积网络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广泛使用,利用深度生成模型的图像修复方法已逐渐成为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
目的:调查Ⅱ型糖尿病足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抑郁状态的改变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精神状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的62名糖尿病足患者,收集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家庭年收入、体质指数(BMI)、吸烟饮酒情况、Wagner分级、基础病、延迟就诊时间,检查、检验指标和治疗情况,包括甘油三酯、尿酸、糖化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