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1ad网络中的中继选择算法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035846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米波通信凭借其丰富的带宽资源、超高的传输速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良好的保密性能等优势,成为高清视频等大容量无线传输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毫米波网络通信技术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毫米波信号波长短、绕射能力差,其链路对障碍物的遮挡非常敏感,容易形成链路中断,人们常用中继协作通信技术解决这一问题,但该技术需引入采用定向天线,这会带来隐藏节点问题。另外,引入中继协作技术还会对网络的通信时延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定向隐藏节点下的中继选择算法和最小通信时延的中继选择算法。定向隐藏节点下的中继选择算法可以使中继节点的选择不受隐藏节点的影响,该算法中提出了定向隐藏节点下的中继选择准则,设计了适应于中继链路传输的协作式MAC层协议,并建立三维Markov链分析模型,利用Markov链模型分析协作式MAC层协议的通信性能。最小通信时延的中继选择算法是为了减小中继节点对网络通信时延的影响,该算法中首先对本文设计的中继协作式MAC协议的传输时延进行分析,然后建立通信时延优化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通信时延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终选择使网络总体时延性能最小的空闲节点当作中继,协助中断链路进行通信。仿真结果证明,与传统的IEEE 802.11ad协议的通信性能相比,协议中加入定向隐藏节点下的中继选择算法后可以提高毫米波网络的饱和吞吐量,并且在通信链路数和链路阻塞概率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通信网络的饱和吞吐量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在协作式MAC协议中加入最小通信时延的中继选择算法后,可以进一步提高通信网络的饱和吞吐量,降低了中继链路的通信时延。这是因为利用粒子群算法对通信时延模型进行优化,保证了中继选择中选择时延最小的节点作为中继,最终使协作式通信系统的整体通信时延最小。通过上述提出的算法,在定向隐藏节点影响下,毫米波网络获得了最小的中继通信时延,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饱和吞吐量。因此中继协作的通信方式可以解决毫米波信号易中断的问题,保证通信链路在最短中继时延下无中断的传输。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快速的响应市场,满足顾客需求,并降低成本以获得良好的经营利润,是摆在现代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是现今
空间站局域网中的交换单元对空间站内部网络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好的交换单元不仅能够保障网络系统正确工作,提高交换网络整体的带宽和吞吐率,还能有效降低系统的硬件资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危机成为人类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太阳能以其清洁性、充足性、安全性,广泛性等特性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具有不同的类型。其中微型并网逆变器因其在功率密度,转换效率,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的主要任务是对微型并网光伏逆变器设计中所涉及的主要相关
CDMA和MIMO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它们检测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系统性能。DS-CDMA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和MIMO检测,都可以统一为向量信道中的信号检测问题。本文提出
期刊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通过网络传输语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业务成为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其应用
自动装配是大规模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先进、精确的自动化装配工艺及设备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而且能够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和整体性能。装配过
小波技术是近十多年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它由第一代传统小波发展到第二代小波,如提升小波和复小波。目前,小波技术又发展到了第三代类小波,其中,Contourlet
条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常用的一维条形码有很多局限性,如存储数据量少,纠错能力差等缺点,二维条形码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凭借其
石油化工行业中带保温层管道的腐蚀检测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若检测方法不当,常常会留下安全隐患,甚至是造成严重的损失。而目前应用在无保温层管道无损检测中的常规方法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