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锐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中国污染治理的重点、难点逐渐转向农业、农村污染源。在某些养殖业比重比较大的区域,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占农业源的绝大部分。洱海是云南滇西母亲湖,是周围百姓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洱海流域源头农户的生产、生活行为对洱海生态环境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地有养殖奶牛的传统,且绝大多数为农户散养。奶牛粪污的保存处理不当,是导致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所以迫切需要研究畜禽养殖环境的管理。激励散养户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以便更集中的处理处置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效防控与治理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本文基于洱海流域源头三镇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探讨洱海流域散养奶牛集中养殖模式的选择及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的可能性。研究洱海流域源头三镇农户对洱海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以及散养奶牛集中养殖意愿,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当地农户散养奶牛集中养殖意愿的主要因素。最后,要实现奶牛散养面源污染规模化防控,本文研究提出了针对各个利益联结方的需强化的激励机制与政策建议。为科学制定合理、有效、可操作的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提供决策支持。文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洱海流域上游农户环境改善支付意愿介于106.69-131.72元/(年·户)之间。2.当地农户对目前生活环境是否存在污染及对环境污染危害的认知对农户散养奶牛集中养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3.农户对于环保知识及政策的认知对其是否愿意将自家散养奶牛放入规模化养殖场统一饲养的意愿影响不显著。4.“年龄”、“自家粪污处理利用方式”和“愿不愿意将自家粪污运入村粪池统一处理”是影响洱海流域上游农户是否愿意将自家散养奶牛放入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统一饲养意愿的主要因素。5.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净收益要远远高于散养,洱海流域建设规模化养殖场经农户意愿调研,确定可行。而且适度规模化也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趋势。